第四十七章 益州方略-《道長去哪了》
第(3/3)頁
說著,李宓拳頭重重砸在輿圖上的某個位置:“……攻占黑山郡城!”
何履光眼前一亮,贊道:“將軍妙計!如此一來,南吳賊腹背受敵,進退失據,想不潰散也難。”想了想又道:“只是這條路不是很好走,青城派的人說,不僅繞行一百多里,且皆為小路、山路,大軍難行。”
李宓道:“我打算輕裝前行,不帶輜重民伕,險是險了些,卻也是練兵的好機會。”
何履光再問:“這條路要通過羅浮詔,節度府答允過羅浮派,大軍不借道他們的地盤。”
李宓笑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三軍既動,又何必拘泥于什么承諾?鮮于節度的應承,不合時宜,不利作戰,不用管他。且我行軍之際,不滋擾地方,不是什么大問題。等羅浮詔去和節度府說理時,我仗都打完了,讓節度府去頭疼就是。再有責罰,我一力擔之!”
何履光點頭道:“既然如此,下官和將軍共擔之!”
低頭看著輿圖道:“將軍輕兵急襲,我當穩扎穩打,于石桑虛結大寨,至蒙樂山建糧臺,大軍抵近威遠后,駐于通鏡川。”
李宓看了會兒圖,點頭同意:“可。在通鏡川扎營,需在河川兩岸都建寨駐兵,不可全數過河。”
想了想,又再次叮囑:“不要拿軍士往上硬碰敵軍大陣,盡量避免傷亡。君孚啊,大唐已顯亂象,手中有兵,將來朝廷才有倚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