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章 大結局-《三國董卓大傳》
第(1/3)頁
“為溫王報仇!為王妃報仇!為死去的弟兄們報仇!”在驚天動地的怒吼聲中,董卓軍開始對徐州城發(fā)動最后的總攻,總數(shù)超過五萬張的腳張弓將鋪天蓋地的箭矢雨拋上徐州城頭,六千多輛投石車一輪投擲,就能把總重量超過六百噸的巨石拋上徐州城頭,密密麻麻的箭雨和石雨將天空徹底遮蓋,陽光甚至無法照到徐州城墻上。
呂布偷襲徐州城失敗,不僅搭上了他的性命,還賠進去了七百多名董卓軍士兵寶貴的生命,消息傳來,董卓軍三軍震動,各營哭聲不絕,康鵬幾次哭昏在地,跟著呂布隨軍而來的貂禪聽到噩耗時直接暈厥過去,被急救醒時,貂禪抱著女兒呂玲憐大哭不止,凌晨辰時,貂禪乘照看她的仆人不留意時,竟然服毒自盡,殉情而死,留下遺書托康鵬照顧她與呂布不到八歲的女兒呂玲憐。康鵬傷痛之余,頒旨追封呂布為溫王,貂禪為溫王妃,待救回呂布遺體后,將二人合葬,又下令全軍掛孝,于初平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巳時二刻對徐州城發(fā)動總攻,為呂布和貂禪報仇,為犧牲在劉備軍屠刀下的戰(zhàn)士報仇。
具有可怕穿透力的腳張弓特制羽箭密密麻麻的釘在徐州城墻上,遠遠看去,徐州城上就象長出一片片白茫茫的蘆葦叢,投石車投出的巨石砸平了徐州城墻上所有的木制城樓,將青石所建的城墻砸得坑坑洼洼,半個時辰的時間,董卓軍對著徐州城傾泄了上百萬支造價昂貴的特制羽箭,投擲了總重量超過七千噸的大石,激起的塵土隨風飄蕩,遠達十里。劉備軍在城上的守軍,不是被砸成肉醬,就是被釘成刺猬,沒有一個活口留下,雖然掌握了董卓軍攻城手法的劉備軍沒有在城上留多少守軍送死,與董卓軍投入的戰(zhàn)爭物資遠遠不成比例,但董卓軍不必再吝嗇物資了,這已經(jīng)是最后一戰(zhàn),現(xiàn)在董卓軍唯一的任務,就是消滅徐州城中的最后一股分裂力量。
令旗招展,腳張弓和投石車的攻擊應聲而止。令旗再展,上萬枚毒氣彈擲上城頭,經(jīng)過改良的毒氣彈不僅能致人于死命,還增加了刺激守軍眼睛的辣椒,帶著刺鼻辣味的青黃濃煙將城墻籠罩。令旗三展,四支各有五千人的董卓軍工兵頭戴活性炭所制的口罩,背著導火線,抱著火藥桶并推著四輛蒙著鐵皮的大車魚貫而上,涌向徐州四門,在他們身后,是超過十萬的董卓軍的弓箭手與長盾手,排著整齊的橫隊大步?jīng)_向城墻。
“敵人的工兵來了,快放箭。”從地道中鉆出來的劉備軍紛紛沖上城墻,試圖放箭阻止董卓軍的工兵炸城,但掩護的董卓軍弓箭手已經(jīng)在對著城頭發(fā)射箭雨,在絕對的人數(shù)和物資優(yōu)勢支持下,董卓軍的弓箭手將劉備軍守軍壓得根本無法抬頭,給董卓軍工兵爭取了布置時間,這一次炸城,每名董卓軍工兵抱著一個火藥桶,每隊五千人四隊工兵加起來就是三十噸火藥,不僅如此,沒有了顧忌的康鵬連他的鎮(zhèn)軍之寶硝化棉都拿了出來,就算劉備軍用大石把城門封死,董卓軍工兵推著的大車中各裝有半噸硝化棉,足夠讓所有徐州城門連門帶石飛上半空。
“嗾嗾嗾嗾。”令人頭皮發(fā)麻的弓弦聲毫不停歇,直到董卓軍工兵退回地帶,董卓軍弓箭手才在長盾手的掩護下依次撤回,密如蛛絲的導火索總聚到一起,竟然比水缸還要粗上幾分,康鵬從帥椅上跳起來,大喝道:“孤親自來點火。”康鵬接過火把時,所有董卓軍將士都握緊了武器,憤怒的盯著徐州城驚慌失措的劉備軍,咬著牙齒等待火藥爆炸那一刻。
“犧牲的將士們,孤親自給你們報仇來了!”康鵬扯開破鑼嗓子大吼一聲,惡狠狠將火把扔到導火索上,灑滿硫磺的導火索發(fā)出歡快的吱吱聲,無數(shù)到火星散發(fā)著刺鼻的硝煙閃電般竄向徐州城下。
“快潑水,快潑水。”徐州城墻上的太史慈瘋狂的大喊指揮士兵,想用水澆濕城墻下的火藥,但是董卓軍的腳張弓再度發(fā)威,一波接一波,飛蝗般籠罩徐州城頭,將閃避不及劉備軍士兵活生生釘穿,鮮血與羽箭飛濺,頃刻之間,徐州城頭已經(jīng)沒有一個敢站著的劉備軍士兵。
“轟隆!轟隆!轟隆!”巨響連連,徐州的土地都在顫抖,天上仿佛下了一陣碎石雨,大小不一的碎石沖天百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座城樓,竟然被硝化棉攔腰炸上了半空,飛出數(shù)十丈,爆炸的巨大氣浪甚至掀翻了董卓軍最前排的士兵。硝煙過后,徐州的四道城門已經(jīng)見了蹤影,只剩下四道寬二十多丈的缺口和四個巨坑,還有滿地的碎石。
“咚咚咚咚!”康鵬親自擂響進軍戰(zhàn)鼓,董卓軍八大虎將各拍戰(zhàn)馬,率先沖在最前線,“報仇!報仇!報仇!”六十余萬董卓軍士兵齊聲大喊,漫山遍野的士兵象潮水一般,以山崩海裂之勢涌向徐州城,無邊無際,褐色大地完全變成了董卓軍軍衣的玄黑色,刀槍劍戟反射出的閃光,讓陽光都黯然失色,金戈似海,旗幟如林。
“拼了!”太史慈大吼一聲,拍馬沖出已經(jīng)炸塌的西門,單騎迎向董卓軍,而其他劉備軍將領和士兵已經(jīng)嚇破了膽,沒有一個人敢跟出來,只剩下太史慈一個孤零零的身影迎向董卓軍。而在東門,陳到同樣拍馬沖出城門,不同的是,陳到身邊還有三四百名白耳軍士兵。
“殺!”太史慈沖不多遠,迎面就撞來步行沖在董卓軍的胡車兒,胡車兒狂吼一聲,跳起半丈多高,一百八十五斤重的鑌鐵大棒迎面砸到,太史慈急舉槍架,棒槍交加,一聲巨響過后,胡車兒借力后空翻跳來,太史慈的鋼槍雖然沒有脫手,但雙臂已經(jīng)被震麻,鋼槍也被砸彎了許多。但太史慈沒有喘氣的時間,張繡的鋼槍已經(jīng)毒蛇般刺向他腰間,太史慈急壓下槍,勉強撥開張銹的鋼槍。旁邊馬超已經(jīng)殺到,“去死!”馬超大喝,長槍迎面刺到,太史慈再勉強招架時,張繡和胡車兒又已殺到,一個砸他戰(zhàn)馬,一個刺他右肋,太史慈雖然悍勇,卻無法招架兩大虎將和一個怪物的聯(lián)手,雖然跌跌撞撞的架開馬超,戰(zhàn)馬的馬頭卻被胡車兒砸中,張繡的鋼槍也刺中他肋部,連人帶馬摔倒,不等他起身,旁邊董卓軍士兵的無數(shù)刀槍已經(jīng)落到他身上,可憐一代名將,竟然命喪當場,而且尸骨不全。
太史慈陣亡的同一刻,陳到已經(jīng)和趙云交上了手,兩名無比相象的武將互相比拼著誰的槍法更快,快到讓對手眼花繚亂,無法看清,失敗者死!在他們旁邊,高順的陷陣營也和白耳軍性命相搏在一起,爭奪誰是天下第一精兵的稱號,失敗者同樣是死。拿短兵器的陷陣營招招驚險,讓人心驚肉跳,手執(zhí)斬馬刀的白耳軍式式威猛,大開大合,血與肉亂濺,人頭與胳膊亂滾,殺得難分難解。
“百鳥朝鳳!”趙云虎吼一聲,使出生平絕技,鋼槍狂風暴雨般襲向陳到全身,一槍快勝一槍,陳到開始還能還手幾招,但是在趙云刺到三十余槍時,陳到已經(jīng)只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功了,趙云刺到九十余槍時,陳到則已經(jīng)看不清趙云的槍路,只聽到自己身上噗噗噗的鮮血涌出聲,刺完第一百零一槍時,趙云收槍在懷,陳到則全身血染,捂著被趙云刺穿的心臟緩緩跌落下馬。
“子龍,你不必插手。”高順一刀砍去一名白耳軍士兵的人頭,對趙云大喊道:“白耳軍就交給我們陷陣營了。”趙云微微一笑,策馬沖進徐州城,留下陷陣營在原地繼續(xù)與白耳軍死戰(zhàn)。趙云剛走,高順又大喝道:“陷陣營聽令,盡屠白耳軍!”陷陣營將士齊聲大吼,手上短刀更快,將失去統(tǒng)帥的白耳軍殺得潰不成軍,直到殺光最后一名白耳軍敵人。
“殺殺殺!”董卓軍每一名將士都在不住大喊,手上的武器比喊聲更快,不住落到劉備軍士兵身上,太史慈和陳到先后陣亡,劉備和諸葛亮又死活不見蹤影,剩下的劉備軍文官貪財,武將怕死,兵無戰(zhàn)心,在下山猛虎般的董卓軍面前,很快就徹底喪失斗志,或降或逃,絲毫不能阻擋董卓軍進軍的腳步。
“頂住!頂住!”糜竺是劉備軍軍最后一個負隅頑抗的官員,還在不停驅趕士兵迎敵,可惜出身文官的他,在蜂擁而上的董卓軍面前,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很快,糜竺身邊的士兵就全軍覆沒,糜竺在連中數(shù)刀后,長嘆一聲吐血而死,他后面的劉備軍士兵也全部投降。
雖然董卓軍為了這一天,足足準備了十年的時間,但真正的戰(zhàn)斗時間卻非常之短,從炸開城墻到消滅最后一名頑抗的劉備軍士兵,再到將董卓軍的軍旗插到劉備覺得王宮上,僅僅過去兩個時辰。四萬劉備軍守軍,被董卓軍消滅一萬五千余人,剩下的軍隊,全部俘虜。但是董卓軍在戰(zhàn)斗中,卻始終沒有找劉備和諸葛亮的蹤跡。
“稟報大王,我軍搜遍全城,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劉備和諸葛亮。”魯肅向康鵬報告道:“緊急審問我軍俘虜,俘虜們都說今天就沒看到劉備和諸葛亮兩人,只知道他們昨天晚上一直住在劉備的偽王宮里。”
“再搜。”康鵬冷冷道:“注意搜查偽王宮的密室和地道,嚴查所有俘虜有無化妝痕跡,一定要找到他們。”
其實不用康鵬下令,董崇也已經(jīng)帶著新董二軍在劉備的王宮里挖地三尺的搜查有無密室和地道了,董崇別的不行,在逃命方面卻是最拿手的,他命令士兵拆除所有墻壁,又命令士兵挑水潑地,借水流勢尋找地道,折騰到傍晚,董崇率領的新董二軍終于在劉備后花園的一座假山中找到了地道入口,被仇恨沖昏了頭的董崇這次再沒有膽小怕死,親自率領新董二軍打著火把下到地道追殺仇人,但這條不知耗費了多少力物力開鑿的地道的長度遠遠超過了董崇的想象,長達六十余里,竟然直通徐州城外的入海河流,在這條借著天然溶洞開鑿的地道中,董崇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骸骨與骷髏,其中一些骸骨上還殘余有破爛不堪的董卓軍玄黑軍衣,直到這時候,董卓軍才知道他們幾年來被劉備軍俘虜?shù)耐槿チ四抢铩?
消息送到康鵬手中后,康鵬先是冷笑一陣,繼而勃然大怒,“傳令給封鎖沿海的黃蓋和蔡瑁他們,如果找不到劉備,他們就不用回來了。”
……
康鵬的死命令下達兩天后,西涼水軍副都督蔡瑁的船隊在波濤洶涌的黃海上堵住了一條駛向東北的漁船,雖然漁船上的人自稱是被大風吹離了航道,又對董卓軍水手大肆賄賂,但是因為找不到劉備而被蔡瑁罵得狗血淋頭的董卓軍水手還是嚴格搜查了漁船,終于在漁船的夾艙中找到了化裝成漁民的劉備和諸葛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