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0898章 大決戰之江北大戰-《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第(2/3)頁

    而此時,明廷在江北地區,仍有河南的朱純臣、朱國弼的十五萬大軍,有洪承疇退到河南的五萬大軍,還有江蘇地區的數萬明軍,加上湖廣一代的明軍,在長江以北地區明軍依舊維持在三十萬以上。

    而這么多明軍,眼下最高的指揮官就是成國公朱純臣。崇禎跑到應天后,生怕張好古再打過來,直接委任朱純臣為江北總督,命其負責江北地區的戰事,直接指揮各衛指揮使和參將總兵們。

    洪承疇雖然說是跑到了河南,可他在最后的時刻直接帶著大軍前往直隸救援崇禎的舉動,讓崇禎很是感動,加上江北能打的人的確太少了,于是洪承疇被委任為江北巡撫,除了麾下的五萬自行招募的兵馬,還把江蘇的數萬兵馬調撥給他。

    眼下明廷在江北最大的兩股兵馬,一股是朱純臣的十五萬大軍,另一股是洪承疇的十萬大軍,除此外,朱國弼被朱純臣調到湖廣,接掌那里的數萬兵馬作為后援。

    顯然朱純臣和洪承疇是摩拳擦掌,打算在這長江以北和大同黨好好做一場了。

    長江以北的地區,大同顯然集結了不少的精兵良將,包括已經從東瀛返回的趙玉琪和其麾下三個鎮,山東地區周遇吉的四個鎮,西北地區史可法調來的四個鎮、東北地區曹文昭和方云出帶來的三個鎮還有韓耀威帶來的兩個鎮。

    在這一地區,大同集結了十六個鎮,共計二十六萬五千余人。大同一共二十八個鎮,超過一半集結在了這一區域,而余下的兵力不是在西北就是在西南、東北、草原地區,顯然是不能輕易調動的。

    而這么多大將集中在中原顯然是有些浪費了,西北地區的局勢離不開史可法,他還要坐鎮西北應對那些虎視眈眈的敵人,甚至接下來對西南地區的戰事,例如從漢中一線深入川蜀,都需要他來負責。

    而東北地區和漠南漠北也離不開人,曹文昭和韓耀威還是要回去的。如此一來,中原地區就剩下了趙玉琪、周遇吉、方云出三人。

    實際上眼下大同和明廷交手的,不僅僅在江北地區,在西南,黃得功正在云南、廣西一線牽制著明軍在西南的兵力,甚至已經在云南一線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眼下崇禎看似掌握著南國的大片疆域,但這些地方并不是那么穩固,所以崇禎一方面要求朱純臣和洪承疇死守江北擋住明軍,一方面又想要把這些經歷過戰事的大軍調到應天來讓自己的位置坐的更穩妥些。

    說句不好聽的,他是大明第一個南狩的皇帝,大明那么多皇帝,那么多奇葩,也沒人被打倒京師丟了的,偏偏他拋棄了京師和整個北國跑到了江南來,這是對他政治聲望的巨大打擊。

    更何況當初崇禎上位時先天就根基不穩,如果不是朱由校的遺詔加上朱由校的確沒留下子嗣,朱由檢根本當不了皇帝,而且如果不是張好古主動退避,朱由檢的皇位第一年都穩不住。

    眼下朱由檢雖然扶持提拔了不少人,尤其是江南東南一線士紳地主和官宦世家都很支持朱由檢,但面對如今明顯的劣勢,這些人還是有些遲疑的,畢竟張好古和大同黨可不好惹啊。

    這也就造成了,對停留在江北地區的三十萬大軍,崇禎的態度很奇怪,想打又不想打的態度,導致朱純臣和洪承疇都處于一個非常難受的境地,他們沒搞懂皇帝陛下到底要做甚啊。

    而應天府作為大明的南京,遷來大批北方權貴士紳后,固然給江南帶來了短暫的繁榮,可這么多權貴到了應天府,作為應天府本地人的權貴們自然不樂意這些北人來和他們爭權奪利。

    畢竟官職地位就那么多,你多拿一點,這邊就少一份。因此眼下應天府的朝堂上,南北對立非常嚴重,那些陪著崇禎皇帝到了應天的北方大老和權貴們,與一眾南方權貴斗得不可開交,這讓崇禎頭疼的同時,動蕩的京師政治環境也影響到了朱純臣。

    皇帝的猶豫態度和應天府的混亂局勢,這讓朱純臣更猶豫了,他不清楚自己是應該在江北這一線和大同黨狠狠干一架,還是跑到應天去維持局勢。

    相比朱純臣的猶豫,洪承疇想的更純粹一點,如果江北守不住了,大同拿下整個中原腹地,那江南還能存在多久?

    一年還是兩年?因此洪承疇是真的想在江北把大同給攔下來,起碼要阻攔一段時間,給江南爭取時間發展吧。

    就這樣,在雙方或主動或被動的籌備下,自江蘇淮安到徐州再到山東兗州、河南開封、汝寧直至淮河的廣袤區域內,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山東,兗州府。周遇吉的四個鎮正在向這里移動,自從大同集結了十六個鎮陸續向中原地區移動后,朱純臣立刻帶著大軍撤到開封、汝寧一線,距離徐州很近,而洪承疇的大軍正在徐州、歸德沿線籌備著防御,加上淮河沿線的朱國弼的大軍,明廷在江北的兵馬已經全部了然。

    大名府,此時方云出指揮的六個鎮正在這里和朱純臣的大軍初步碰撞,而兗州府的周遇吉則已經和洪承疇展開了試探性的攻勢,最后趙玉琪指揮的六個鎮已經休整集結完畢,很快就會進入戰區。

    在崇禎七年的七月份,圍繞著這片東至淮安,西至汝寧、南抵淮河,北至兗州的區域,明軍和大同軍展開了超過十五次的小規模碰撞,雙方的主力均未調動,僅僅是明軍幾個百戶、一個千戶和大同幾個營或者一校之間展開交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