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些事在淮北之戰結束后完成統計確認后,隨著各軍區各鎮進行休整,將士們開始輪番回家探親,關于立功將士的獎賞也順道下發。 這是大同中樞進行的一次對所控區域內的一次大范圍宣傳和獎勵,除了普通將士以外,還有很多優秀的軍官得到了晉升,而很多將士也得到了成為軍官的資格,可以前往學校進修。 這無疑是大大提升了軍隊的凝聚性和士氣,將士們一個個戰意高昂,期待著自己在戰場上立下功勛,然后光宗耀祖,另開族譜。 誰不想在家鄉立碑作傳,誰不想名列族譜第一頁,誰不想爭那第一炷香? 大同是崇軍優軍的,大同骨子里就帶著尊敬英雄崇敬英雄的因子,這是偽明所不具備的。 當這一次大范圍的獎賞功臣結束后,大同的精力再次回到了地方的治理上,如今北國江山殘破,大同上下是鉚足了勁來恢復建設。 崇禎七年,在大同上下一心搞建設恢復發展的熱烈氛圍下,在江南偽明君臣憂心忡忡,士子文人飲酒作樂,富商士紳奢靡度日的復雜氛圍下,結束了。 崇禎八年,是大同全力搞建設的一年,這一年大同并沒有對偽明出兵,也沒有南下的跡象,除了正常的軍隊訓練和換防外,絲毫沒有其他動作。 因此,南方的偽明君臣也好,勛貴士紳也好,都認為大同是拿下半壁江山就知足了,他們現在安全了。 畢竟大明也是有長江天塹的,南宋都能混個一百多年國祚,他們大明憑什么不行? 這怎么看,都還有兩三代人的富貴榮華呢,繼續歌舞升平不好么? 于是勛貴士紳繼續尋歡作樂,崇禎雖然憂慮長江防線,但如今朝中局勢更為復雜,隨著來自大同的外部壓力降低,這些大明的官員又開始內部斗爭,一個個黨爭的厲害。 尤其是南北兩方的官員,本土南方鄉黨和北方移居的黨派斗得厲害,一方是本地人,本來這里的權利利益都是他們的,眼下北方人來搶他們的利益,他們怎么能忍? 而北方的官員士紳可不是自己來的,他們也是成幫結派,還有皇帝支持,因此和南方這些士子官員斗得是雞飛狗跳,各種下絆子打擊對方,而長江防線根本沒人在乎。 也就是在這個環境下,崇禎八年結束,崇禎九年到來。 在這一年,大旱再次降臨北方。 這次大旱的消息傳到江南,江南的士子文人是興高采烈,一個個歡呼著“天佑大明”,似乎北方人受災嚴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好事。 不僅僅是這些士子文人,就是朝廷里的勛貴官員也是一個個得意洋洋,紛紛說這是大同造了天譴,老天爺對大同賊子看不下去了。 至于受災的百姓,開什么玩笑,黎庶草民算人么? 士子士紳才是大明的民啊! 就連崇禎,得知西北再次大旱連帶河南大旱時,都忍不住去宗廟禱告“天佑大明”,在他看來這是祖宗顯靈,幫他對付張好古那個逆賊了! 為此,南方的士紳勛貴們又是大宴三天,又是歌舞不斷,士子文人吟詩作賦流連秦淮,好一副飄飄然的盛世大明景象. 至于此時的北方,張好古得知西北、河南均出現大旱后,第一時間就要求西北、河南做好抗旱應災的準備。 在大同中樞發行的大同報上,頭版就是關于西北、河南大旱的消息,以及張好古的文章。 “天災打不到英勇的大同人民,大同中樞將帶領所有大同人民渡過一切艱難險阻!” 這是大同日報的頭版,而在中樞集體會議上,張好古更是直言:“這次大旱,是對我們大同黨人的一次考驗,我們大同黨人,當以英勇無畏的姿態來應對此次天災。天災雖狠,但眾志成城之下,必定是人意勝天,天意是擋不住人心的?!? “諸位,我等所面臨的,乃是五百年未曾有的大爭之世,未來變幻莫測,天災也好,人禍也罷,都無法阻擋我們大同黨人帶著百姓走上天下大同的道路;誰也無法阻攔我們大同黨人領導之下的大同走上富強?!? “這次大災,我張好古將親自帶頭,向天下人證明,我們大同黨的決心,人必勝天!” 很快,隨著大同中樞的會議精神傳遞到各省各府,抗旱救災立刻成了大同黨的第一要務,西北之地,甘肅、陜西、山西都進入了緊急抗災的階段。 各省巡撫紛紛親自帶隊救災抗旱,各府知府、各縣知縣更是到了一線親自帶頭,來自直隸的支援和從海外購買的糧食紛紛運抵災區平定災區惶恐不安的情緒。 因為之前就開始的以工代賑策略加上水利工程的修建,此次大旱雖然嚴重,但有中樞救援及時,大同黨人上下一心齊心救援,倒是沒有造成餓殍千里,百姓流離失所的慘劇。 拿西北來說,西北軍區總指揮史可法甚至得到了中樞總部的命令,西北軍區各鎮將士紛紛出動幫助百姓渡過這次災害。 史可法更是親自帶頭抵達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一方面軍隊需要維持秩序鎮壓混亂,一方面也要給地方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援;除了西北軍區以外,趙玉琪的中原軍區也為西北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援,此時可謂是軍民一心。 在陜西,西北軍區總指揮史可法蹲在一片干枯龜裂的大地上,皺眉看著那一片片溝壑縱橫宛如老樹皮一般滿是道道裂痕的耕地,頭頂是炙熱的烈陽,腳下就是干涸的耕田,他忍不住嘆了口氣:“這地,算是完了?!? 有人上前低聲說道:“周總,左總長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