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葉思棠的家庭到底為什么能變成這樣,徐清其實并不想去探尋。 每家有每家的狀態(tài)。 過了今天,他相信自己應該不會和葉家人再有半分交集。 有些事情,當事人實在沒辦法出面,這個世界的道德綁架遠比想象中的要嚴重,信息差帶來的視野問題更是難以解決。 當然,還有一些是出于自身利益而得出來的評價。 徐清記得自己當年刷短視頻的時候,總能看到一些調解節(jié)目,什么父親從小不管小孩和小三跑了,后面這個父親的年紀變大,沒法賺錢,然后小三一家把他趕出家門。 被趕出家門之后這個父親無家可歸想起那個自己從來沒管過的兒子,于是乎上門想讓兒子給自己養(yǎng)老。 但這個兒子怎么可能接受這個父親。 接著這個父親找到了記者,向記者開始大倒苦水,訴說著自己的兒子多么多么的不孝順,多么多么的狠心。 記者聽到之后過去調解,在調解的過程中,漸漸了解到事情的全貌。 可盡管如此,他的嘴里說還是些道德綁架的事情,什么老人家很可憐,你怎么忍心,他畢竟是你爹,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說,先讓老人家住進去之類的話。 記者難道不知道自己這么說話會顯得很腦殘嘛,他當然知道,可這樣會有收視率。 因為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上,始終存在多種群體,有爭論才有關注度。 就如同評論區(qū)里評論的人那樣,雖然有群情激奮站在兒子這邊的,但也不乏說一些和記者一樣的話的人。 所以,葉思棠再占理,她們家對她再不行,她都沒辦法以一個葉家人的身份去做些什么,做什么都有問題,做什么都是錯。 也只有徐清這種不相干的人才能搞點套路。 更重要的是,這種套路對于其他人來講不一定有用,但對葉家人是一定有用。 這次徐清明擺著告訴葉家人自己手里有他們惡劣嘴臉的證據(jù)。 最后向葉思棠的爺爺葉萬忠坦白其實是為這道證據(jù)再加一把鎖。 徐清想利用的是葉思棠爺爺心里的愧疚感,預防有媒體找到葉家那幾個不要臉的人的時候,有個人能提醒她們不要瞎說話。 最好結果是她們不要接受采訪,實在躲不過去的情況下能讓葉萬忠出來應付,這樣對誰都好。 一般真正不要臉的人,在沒人當著公眾的面拆穿她們的之前,她們在公眾面前其實又非常要臉,這種要臉是對于自身利益的一種保護,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強詞奪理”的一種表現(xiàn)。 因為不要臉所以才拼命證明自己要臉,這種心理狀態(tài)大家應該是能理解的。 葉家人就是這樣,想要約束她們,只有讓他們處于那種能被拆穿但沒被拆穿的狀態(tài)之間,這樣她們才會有顧及。 所以,得有人能在她們身邊時刻提醒,如果沒人提醒,那說不定那幾個人會把徐清今天干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凈。 這就是葉萬忠在徐清心理的作用,至于其他的作用,葉萬忠已經(jīng)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證明了,他沒有什么其他作用,或許當年葉思棠輟學出來打工的時候給的那些錢算一點作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