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卵白福祿-《獵寶》
第(2/3)頁
第二,樞府瓷的胎,也和元代大部分瓷器不同。元代的瓷器,胎體一般比較厚,比較笨重。元代瓷器所用的瓷土,不是明清官窯常見的高嶺土,而是麻倉土,不夠細膩。但是樞府瓷,卻相對精巧,瓷土雖然還是用麻倉土,但是制作更為繁瑣精細。
不過,明白了兩點,卻還有兩點不明白的地方。
“徐先生,謝謝您的賜教。但是還有兩點我不明白,您說這小罐是樞府瓷,但是我看不出有元代瓷器的特點啊,元代基本都是大罐。而這,形制有點兒怪?!狈史式涌趩柕馈?
“你在釉上有欠缺?!毙毂蔽洳痪o不慢說道。
肥肥連連點頭。他這方面確實是短板,老窯的釉基本都是單色釉,他相對精通。但是老窯之外的瓷器,他之所以水平不高,關鍵在對釉的認識上,其他的,比如元青花發(fā)色特點,明清官窯的形制、胎體、彩料,那還湊合。當然了,所謂欠缺,是相對于高手而言。
“這卵白釉,除了發(fā)青的顏色,還有乳濁的感覺,定是官窯真品無疑,根本就不用看形制。你要知道,元代時間很短,元代朝廷崇尚的這種卵白,并不為漢人所喜歡。明代永樂創(chuàng)燒出甜白釉,卵白釉從此再也沒有過。”徐北武笑道。
肥肥欲言又止,雖然這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但他先入為主,心里對這種形制的疙瘩解不開。
徐北武看了看他,“罷了,你看這卵白釉,是單色釉到釉下彩的一個過渡品種?!?
肥肥倒是一點就透,這層窗戶紙總算開了,“我明白了,這個小罐,不,這個半瓶半罐的東西,其實是梅瓶和大罐之間的過渡品種。這種形制,其實就是為以后出現(xiàn)的元青花大罐,奠定了基礎。而且,這上面的印花圖案,也是大開大合,與元青花的花卉紋飾一脈相承。”
徐北武贊許地點點頭,“你倒通透。還有一點不明白的是什么?”
肥肥指了指這個罐子,“底下沒款兒。您剛才點明了樞府瓷,但是據(jù)我所知,樞府瓷的立件兒,有款兒的,都是印花中刻上‘樞府’兩字,可這個沒有啊,只有牡丹下面,有‘福祿’兩個字。這是民間常用的祝福語,加上之前的認識,我才斷定為明代民窯。”
“實際上,元代官用瓷器,大部分是不帶款兒的。而且福祿這兩個字,嚴格來說算是銘文,不是款兒。所以,斷定樞府瓷,可以不看這個。但是你既然提出來了,我就說說?!毙毂蔽溥攘艘豢诓?,繼續(xù)說道:
“樞府瓷出現(xiàn)過的銘文,最出名的,自然就是樞府這兩個字。但卻不止有這兩種;福祿,也是其中一種;還有太禧,也算相對知名。福祿和太禧,未必是樞密院專門定制的,但肯定是浮梁瓷局監(jiān)制的官用瓷器,而且多為王公貴族所用。所以從廣義上來說,也屬于樞府瓷?!?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不要說當年沒有什么互聯(lián)網可用,即便是現(xiàn)在,這種器型,樞府瓷中也不見得能搜索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