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厚照不禁心想,如果再建十座乃至一百座玉林城,大明國庫的收入只怕就能多三百萬乃至三千萬兩的收入,到時候也能有充裕的資金發展教育。 但理想雖然很豐滿,可現實卻很骨感,要再建一座玉林城的成本也是不低的,首先要移民,其次,前期還得供應糧食,而且基本上至少要幾年后才能有稅收。 玉林城之所以很快實現有足夠的稅收與礦產供應朝廷,是因為有大量從小王子部落俘虜的戰犯為玉林城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所以,朱厚照不得不承認,大明要想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目前得先把貿易發展起來,不僅僅是邊貿,還有海貿。 首先是邊貿,現在的韃靼已是四分五裂,自然對大明構不成威脅,在朱厚照看來,這無疑是對其進行貿易的最好時機,通過經濟貿易控制韃靼各部落,甚至幫助韃靼各部落首領維系自己部族內的統治地位。 朱厚照下旨準予韃靼各部落與大明進行邊貿,即開放邊境貿易,但需由朝廷統一征稅,而且必須持有大明市舶司的出入境憑證才能進入邊鎮進行貿易,禁止走私。 不過,貿易需要征收一定的關稅,由新成立的大明市舶司統一征收,在領取憑證時統一繳稅,即繳稅后才能獲得入關貿易資格。 市舶司對于大明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但他們驚訝的是為何在邊鎮設立市舶司,因為按照這個時代人的理解,市舶司一般是沿海而設。 朱厚照知道這個時代的人還不知道海關,因而也能理解這些人的驚訝,在后世海關也不只是在海上設立。 確切的說,大明現在新設立的市舶司與后世的海關一樣都是管理出入境貿易的,只是這個世界主要貿易一般是海貿,因而在字面上跟海上關系的比較大。 在朱厚照的幾番解釋下,內閣與戶部的官員也基本上明白了朱厚照口中的市舶司的意思,也意識到新成立的市舶司不是一簡單的機構,其管理的財政收入可能不亞于鹽政衙門。 當然,朱厚照知道一旦開放邊貿,最可能影響邊貿收入與邊鎮管理安全的商人走私活動。 從經濟上來講,走私影響國家收入,會讓帝國用強大國防力量維持的邊鎮貿易沒有任何利于國家之處,這也是為何朝廷會屢屢禁止邊貿的原因,畢竟走私不禁,進行邊貿反而不利于軍事防御。 從政治軍事上來講,走私不利于大明通過經濟控制邊鎮外各異族部落,花費無數真金白銀修筑的長城可不只是為了抵御外敵,更重要的是把邊鎮貿易的正規場所固定在幾個點,便于朝廷控制。 如果走私活動猖獗,就會使得大明的長城失去這一作用,也等于浪費了修筑長城的所用費用。 所以,朱厚照直接下旨著邊鎮各巡撫各布政司抽調邊軍成立市舶司,下設緝私警備局,抽調邊軍變成緝私督察,專門負責打擊走私。 現在的大明,已沒人敢觸逆朱厚照。 因而,朱厚照這些詔令也都執行了下去。 盡管打擊走私會影響到權貴們的利益,但安化王叛亂的失敗也讓權貴們再一次認識到此時造反是多么的不合時宜。 但說起造反,讓朱厚照沒想到的是,因為考成法實施的緣故,地方不得不加大對稅賦的征收力度,也因此激起了一些地方的民變。 在贛南與川北兩處地方就最先激起了民變,也使得一些御史言官借此建言朝廷廢黜考成法。 “陛下!考成法過于嚴苛,只求果不問因,促使官無愛民之心,若不廢黜,會令催科加重,今日贛南川北反,他日難保其他地方不會反!故臣請陛下廢考成,以解官民之壓,無為而治!” 科道官謝訥在奏疏里如此寫道。 “考成法不可廢!地方民變非是考成法之制造成,根由還是在于胥吏與生員鄉官之害,他們把本應繳納的稅賦算到無地之民身上,而卻讓有地之民在魚鱗冊上變成無地之民,因而造成無地之民稅賦加重,而有地之民反而逃避了賦稅!更因有投獻造成大量賦稅損失!” “所以,臣建議從正德六年起,令各地官府清丈田畝,由巡撫總領,巡按御史監領,同時下詔嚴禁投獻為奴,緊張士紳蓄奴!” 現在不用朱厚照自己站出來反對,內閣首輔焦芳這種帶有官僚資本家色彩的文官便主動提出了反對意見。 作為皇家銀行的持股者,又拿著皇家銀行的分紅且利用政治便利在玉林城開創之處就進行商業活動而賺的盆滿缽滿的焦芳,此時便打起了清丈田畝的主意。 他知道要想讓戶部能夠償還皇家銀行的貸款,且使得自己這些皇家銀行持股者有紅利可賺,戶部就得繼續增加國庫收入,而國庫收入要想增加主意還是得靠農業收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