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54章 誰愿意奏請朝廷開海?-《正德大帝》


    第(2/3)頁

    “臣預計總共一千多萬兩黃金白銀要入庫,所以只能讓戶部也幫著我們一起復核,還特地請得內閣同意,讓通州鐵廠與寶泉局一起重鑄!預計要三個月后才能全部真正存庫!”

    負責總管皇家稅務總局總管尚書喬宇此時在朱厚照詢問金銀入庫的情況時,回稟道。

    內閣首輔劉宇、次輔王瓊、三輔康海,戶部尚書劉愷等皆大為驚駭。

    “太倉銀去歲全年收糧不過兩千一百一十二萬石,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短布、胡椒充數(shù),銀不過兩百一十四萬兩,這還是陛下下旨讓內帑礦稅分于太倉才多的這兩百多萬兩,可也沒法和這皇家稅務總局的收入比啊!”

    戶部尚書劉愷不由得感嘆了起來,他實在是很嫉妒這一箱箱黃金白銀入了皇家的庫房,但偏偏他又不能說皇帝這筆錢收的不對,畢竟商稅收入與皇家產(chǎn)業(yè)收入歸內帑是符合規(guī)矩的。

    “誰曾想到只開兩廣一處,便可增加這么多稅賦!這要是天下都開了海,皇家稅務總局和皇家銀行的存銀還不得堆滿京城啊!”

    內閣首輔劉宇不由得有些眼熱。

    “沒想到夏言下個西洋居然帶來這么多銀子金子回來,一些老臣大儒不是說下西洋是勞民傷財嗎,當時還有好幾個大臣上疏諫言陛下,逼得陛下只出了自己內帑資助,戶部與權貴們都沒入資,結果現(xiàn)在夏言帶回來這么多金銀之物,全歸了皇家稅務總局,本官當時為戶部尚書時真是糊涂!

    若當時,狠著心讓戶部入了資,就能讓國庫多三百多萬兩銀子,漢江河道的堤壩就能修了!就能造福荊楚百姓,不知要增產(chǎn)多少糧食!”

    曾做戶部尚書的王瓊是個會計算的,也搖著頭暗自后悔起來,當然,他不僅僅是想著這筆銀子如果歸了國庫可以造福百姓,他還想到的是,修漢江河道的堤壩可以讓基建局負責,他作為基建局的股東,自然也能獲得豐厚的收入。

    朱厚照看著自己身后這些文官們一個個不是愁眉苦臉的就算捶足頓胸亦或是長吁短嘆的,心里也很想笑,他可是記得很清楚,當初夏言下西洋和張延齡遠洋航行,這些文官們不是反對就算沉默,反正不肯掏一分銀子,使得自己只能讓皇家稅務局出銀子還在皇家銀行貸了款,而現(xiàn)在只有自己獨賺大利。

    而這時候,戶部左侍郎魏英不由得走上前來對朱厚照建言道:“陛下,如今之皇家稅務總局,光靠關稅與海貿(mào)就可獲利上千萬兩白銀之多,依下官看,我們不如聯(lián)名奏請陛下,取締了天下礦稅,這既是解民困,也是利千秋之事。”

    礦稅是自大明工業(yè)發(fā)展導致對礦石等原料需求大增開礦之作坊也大增后對商人增加的一種稅種,這與歷史上萬歷收礦稅讓宦官去采礦并進而向士紳百姓征收礦產(chǎn)開礦不同,朱厚照為避免礦稅激化皇室內廷與外朝以及百姓的矛盾,便將礦稅轉移了出去,作為國家稅種,同時也算是收商人開礦之利比開礦時多民之所害。

    但大明礦產(chǎn)大多為官紳在開采,自然也是他們在交礦稅,如今這戶部左侍郎魏英便想著內帑一次性收入上千萬兩,皇帝陛下必不需要錢,便想要取締礦稅。

    “朕記得沒錯的話,朕把礦稅收入轉移給太倉,是作為備災之銀的,大明地廣,災害頻發(fā),備一筆銀子,一旦出現(xiàn)大災時賑濟用,或糧荒時夠糧賑濟百姓,這礦稅要是取消了,如何有備災銀,且真的要解民困,這礦稅取締能解多少民困,普通百姓如何知道開礦之事,朕以為,還不如取締天下徭役!”

    朱厚照拒絕了魏英的提英,他才不會讓官紳集團的陰謀得逞,但朱厚照卻早已有取締天下徭役的想法,畢竟自己這個皇帝如今資本雄厚,也不再需要奴役天下百姓,而國家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大明資本主義開始出現(xiàn),雇傭制合作關系逐漸代替了賣身制,讓天下百姓免除徭役之苦,無疑是增加個人收入與糧食產(chǎn)量的最好方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