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民眾鬧事砸了糧鋪,使得京城還開著的糧鋪紛紛關門。 糧荒現象更加嚴重。 而此時。 京城的一家山東會館里,一名滿臉絡腮胡的大漢走到了一名儒雅的文士面前:“爺,小的回來了?” 這文士頭也沒抬,只依舊欣賞著手里的一枚古扳指,問道:“刑部這么快就放你們出來了?” “百姓們在刑部外請愿,刑部的官員頂不住壓力,只得先把我們放了出來”,這絡腮胡大漢說道。 這文士淡淡一笑,繼續問道:“京城的糧鋪都關了?” “都關了!估計城中百姓維持不幾日就會無果腹之糧!”這絡腮胡大漢回道。 “甚好,孔先生的計劃成功一半了,這一筆若是賺了,就是五百萬銀元以上的利潤,到時候也少不了你的好處,保你一輩子吃穿不愁,你繼續外面扮演暴民,使勁的鬧騰,我們這位陛下素來愛民的很,不會把你們如何,你們鬧得越兇,陛下和朝廷就會越著急,到時候自然就是我們喊多少價,就是多少價!”這文士吩咐道。 “遵命!” 這絡腮胡大漢說著,想了想不由得問道:“不過,爺,你說陛下會不會不用錢買,而是直接搶,甚至慫恿百姓搶糧鋪!” “陛下如果要壞規矩,壞得是他大明的根基,得罪的是天下所有商人,我們高價出售也不違法不是,他朝廷也沒有理由強行收走我們的糧食,只要通州那邊別被抓到把柄就行!” 這文士說后不久,又有一名僧人走了進來:“爺,通州那邊的事成功了,兩百萬石糧大都被我們燒了,被我們收買的那幾名軍士也已經被滅口?!? “我知道了,到時候會給你們寺送十萬銀元的香油錢!” 這名文士說著就又道:“現在就看孔先生與戶部的宇文鐘談得如何了!”旋即,又笑了起來,不由得看向窗外,看著那些已經因為饑餓而虛弱無力的貧民,他仿佛在欣賞一幅由自己創作的杰作一般。 但就在這名文士欣賞的時候,一陣陣馬蹄聲傳了來,許多官兵出現,且用馬車拉著一車又一車的番薯進來,且在大明門的廣場上直接擺開,一名戶部青衣官員正令人架設著粥棚。 沒一會兒,這名文士便看見軍士在戶部官員指揮下把一袋米倒進了一口鍋中,而倒入更多的則是一種形似芋頭的東西。 這名文士不由得有些嚴肅地問道:“那是何物?” “番薯!聽說是建昌侯從外面帶回來的,現在只在京畿一帶推廣,多為皇莊與京郊農戶種植”,這時候,一人回道。 這文士暗自念叨了一句“番薯!”一時間,有些憂慮起來。 …… 而這時候。 戶部的官員已經開始給京城貧民陸續施舍番薯粥,番薯能頂餓且廉價,就算施舍數月也不成問題,完全能讓朝廷有充足的時間讓這些貧民重新獲得穩定的生活,而少量的粥則也算是不會讓貧民們太慘,不至于連半顆米也吃不到。 除此之外,也在各城門主要人群聚居地發售番薯,以一錢一石的價格出售,相對于已經高漲近三元一石的糧價,這簡直可以說是白送。 當然,一錢一石高于大明朝廷從百姓手里收購的價格。 而百姓也沒有怨言,因為番薯的成本本身也低,在一些完全不能耕種貧瘠山地長出來,成本比百姓砍一捆柴的成本還低。 無論如何。 一錢一石頭的番薯售賣價格,對于京城的百姓而言,就算是最低層的民眾也能買一石回去果腹數日。 當然。 這種新糧食,京城的士民多少也還是有抵觸心理的。 好在,朱厚照直接先主動先吃番薯,且內閣與各部官員皆首先帶頭吃番薯,使得百姓也更容易接受以番薯為作物,紛紛開始吃番薯。 “陛下有旨,因兩百萬石漕糧走水,以至于京城糧價飛漲,但好在陛下早已儲備下一千萬石(帶有政治目的的夸張化,以安定人心)番薯,百姓們可不用擔心饑餓之患,先以番薯度過饑荒!陛下已下旨糧業局,再調三百萬石占城米進京,到時候以正德十二年之平價銷售!” 侍從室的御用文人開始在各處城門口向百姓們傳達著朝廷最新的安排。 也因此,使得京城的民心大定。 …… 而暗中與孔先生勾結的這名文士則黑了臉,頗為惱怒地道:“一千萬石!何時朝廷準備了這么多番薯,此物能做飯吃?” “能的,老爺,頂餓是沒問題”,其手下的人回道。 “如此一來,我們囤積的糧食豈不無法以高價售賣出去,這豈不要功虧一簣!”這名文士頗為惱怒地說道。 “老爺,要不我們再燒一次漕糧”,其手下的人建議道。 “哪有那么容易,等孔先生的安排吧”,這名文士不由得說道。 …… 此時的皇家西苑皇室專用用膳之處,在朱厚照處理完朝政進來時,整個屋里已經鶯鶯燕燕坐了許多皇妃,而太后張氏則依舊穩坐中間,朱厚照依舊坐在皇后上首,看著一碗番薯米飯,不由得笑道:“這可是朕在大明第一次吃這番薯米飯,難得有此口服!” 皇后不由得嫣然一笑道:“還有這個土豆牛肉,陛下您也嘗嘗,御膳房按照您的諭示做的,竟也十分的好吃,要臣妾說,這土豆可比這番薯還要好吃,不但可以做飯還可以做菜,陛下緣何不先讓他們推廣土豆?!? “不沖突,番薯收了再種土豆也是一樣”,朱厚照說著就先嘗了一口,果決美味的很,只有劉瑾不由得在一旁惺惺作態起來,抹著眼淚道:“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殺的賊,竟燒了那么多糧食,讓太后娘娘與陛下還有各宮的娘娘殿下們都只能吃番薯土豆果腹!” 朱厚照見此不由得瞪了劉瑾一眼:“你到外面站著去,哭夠了再進來,皇家首先吃番薯土豆,是要為臣民表率,你懂什么!” “難得劉公公一片忠心,陛下您不該責怪他”,夏皇后笑著說后又道:“畢竟人家跟著你去了一趟兩廣,又讓您多了兩侍女不是?” 夏皇后說后不久,剛出去不久的劉瑾就走了進來:“陛下,倉場侍郎宇文鐘求見?!? 朱厚照見是宇文鐘,便想起自己之前說過宇文鐘最近有關于籌集糧食的事可以直接面見自己,如今見宇文鐘求見,便也就放下筷子,吩咐道:“讓他到這里來吧,搬架屏風!” 過了一會兒。 宇文鐘便站在了屏風后:“臣宇文鐘見過陛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