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90章 律法無情-《正德大帝》


    第(2/3)頁

    可皇帝朱厚照的行為讓林俊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錯誤的,皇帝也不能對王瓊從輕處罰,只有律法里規定了該不該對王瓊從輕處罰,才能決定該不該對王瓊從輕處罰。

    林俊只得依照律法現有的規定來,因為王瓊收受賄賂達三萬銀元,故判了王瓊梟首示眾,剝皮實草!

    頓時,此消息一出,便是輿論大嘩。

    百官們雖然怕朱厚照,但不怕林俊,因而紛紛指責起林俊來,言林俊是公報私仇。

    御史喬進便上疏彈劾林俊公報私仇,治罪太嚴,要求朝廷對林俊立案審查,甚至還得到了都察院從僉都御史到都御史的一致同意,而得以到了朱厚照的案前。

    但朱厚照對此是很郁悶的,都察院的監察權如何使用,他已經申明了無數次,但他沒想到這些都察院還是有很多官員依舊胡亂使用自己的監察權,他不得不直接在喬進的奏疏里申斥起來:

    “沒有任何證據佐證,就彈劾刑部尚書林俊公報私仇,另外,你說林俊治罪太嚴,他林俊審判王瓊之罪是沒有按照大明律哪一條律法,也須指出來!再敢如此濫用公權,朕必將你革職!”

    大明的科舉制度還沒有完全取締,依舊有許多舊式儒家教育的士子通過這條路進入仕途,因而法治意識也依舊很淡薄,喬進便是這樣的一例,而朱厚照的批復則給他上了一課,當他受到批復后倒也頗為驚訝,一開始還真的要去翻大明律,卻發現人家林俊是完全按照律法來處置的,完全沒有治罪太嚴一說,至于公報私仇更不用說,自己這個御史也找不出證據來。

    大理寺卿趙鑒也做了復審,他發現他也無法推翻林俊的審判決定,因為王瓊貪污受賄之數突破六十兩已是事實,自己完全找不出任何理由駁回林俊的審判決定。

    但也因此,帝國的文官們在這次事件后深刻地意識到了更改律法的重要性。

    本來他們是沒把律法當回事的,畢竟刑不上大夫嘛,皇帝不追究的話,誰還會追究。

    但偏偏現在的皇帝就是一位一切要以法治國的主兒,不更改不合理的律法,自己這些官員就不會好過。

    可立法權在皇帝手里,如何讓皇帝更改律法,又是一個讓帝國文官們頭疼的問題。

    “諸公,大明律必須更改呀,不然,這天下將來因貪贓而梟首者當不知凡己”,在刑部尚書林俊主持的一次聚會上,大理寺卿趙鑒便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他文官也紛紛稱是,但卻沒有一個敢說自己站出來修改大明律。

    因為能和刑部尚書林俊接觸都是朝廷高官,高官們都很在意自己的烏紗帽,他們是害怕自己一旦提出更改大明律,而被下面的官員的攻訐。

    不過,大理寺卿趙鑒最終見沒人肯出頭,還是毅然出頭,說道:“既然無人敢首倡更高大明律,那么,便讓趙某來首倡吧!諸公中,可有愿意聯名奏請陛下更改大明律的。”

    一時間,倒也有幾名官員愿意聯名。

    朱厚照收到這道奏疏后著實為難了一下,他其實也還沒確定如何行使自己的立法權,畢竟,大明的官員們還沒習慣建議皇帝行使自己的立法權,但如今,王瓊的案子明顯讓一干文官意識到了更改律法的重要性,而自己是否行使立法權遂了這些文官們的愿把大明律更改一下似乎還是個問題。

    “既然律法為治天下民眾,那朕是否行使立法權更改大明律關于貪贓的處理條例,便交由皇明報向天下士民征集意見,是否更改大明律,對貪贓者從輕處罰,同時,令各省巡撫選按士、農、工、商、軍分界,各界選代表三人進京,投票確立是否更改大明律!注意這里的士包括官員與教師、工匠。”

    朱厚照說道。

    這道旨意一下,整個文官集團就炸開鍋。

    “向天下士民征集意見,各省選各界代表進京投票,更改大明律為何要如此麻煩!立法權不是在皇帝手里嗎”。

    大理寺卿趙鑒有些不甘心地說了一句,現在的他為了跟上時代步伐,又把憲法大綱啃了幾遍,他本以為自己幾個官員聯名上奏,皇帝直接從善如流,然后同意更改就可以了,但他沒想到皇帝陛下卻是要天下人來做決定,這讓他這個大理寺卿很不適應。

    不過,刑部尚書林俊卻不這么看,只笑道:“陛下此舉才是英明之舉,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下,律法非天家之家規,你們既要陛下更改律法,陛下自然不能擅用立法權而擅自更改,自然要問天下人之意見!不然,豈不容易生亂!若天下人皆如你我一樣,認為貪贓之罪治罪過嚴,陛下自然會更改,我等所想也是順應天下大勢!但如果天下人不這樣認為,則說明我等與天下人之思想已大不同,那我等只怕也不適合輔佐陛下治理大明江山!因為民心已于我們所想不同。”

    趙鑒也無話可說,他倒也希望天下人的看法和自己一樣,甚至想了一會兒,也笑起來:“細想想倒也有意思,天下事天下人說了算,陛下此舉之偉大之處,似乎已遠超歷代圣祖明君!”

    刑部尚書林俊聽后只是淡淡一笑:“陛下是明君不假,可百姓不一定是明白的,即便是你我這些朝臣不一定是明白的,陛下似乎比我等早知數百年,此事一告知天下,陛下或能預料,只怕你我不能預料。”

    猶如林俊所言,趙鑒等文官要更改大明律的提議一被朱厚照公之于眾后,整個文官集團內部就先起了爭議。

    畢竟整個文官集團也不全是支持主張寬刑輕罰的,也有剛直到眼里揉不得沙子,甚至嫉惡如仇的官員。

    “臣認為大理寺卿趙秉等官提倡更改大明律之貪贓罪甚為不妥,甚至是別有用心之言!吏治乃國之大防,對于貪贓枉法之輩豈能輕易饒恕!且祖制本不可更改!趙秉等人居心叵測,意圖為貪官減輕責罰,即便不是貪官也是昏官,應去其官職!”

    “臣亦認為大理寺卿趙秉等不配執掌三法司,意圖為貪官減輕責罰,是有意害我大明綱紀!亡我社稷!”

    一時間,朝廷許多中下層的年輕官員皆紛紛上奏彈劾趙鑒等提倡更改法律的官員,把趙鑒等官員罵的是體無完膚。

    朱厚照對此也只是感到好笑,他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官員們有時候是真的可愛,有要更改法律減輕刑罰的,有要不準更改律法的,更有要求更改律法加重刑罰的,這和歷史上崇禎朝陳新甲議和之事,百官明知議和是良策也要紛紛彈劾陳新甲一樣,如今許多官員也明知趙鑒所做之事是大多數官員心里所想的,但也有許多官員要反對,有時候是為反對而反對,有時候只是太年輕有股熱血。

    但也因此,搞得現在趙鑒是直接氣炸了:“建言更改律法又非是只為我趙某自己!怎么就成了我是貪官!”

    朱厚照沒有時間去管這些文官間的爭執,在他看來,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原諒受賄官員,甚至從輕處罰,自己這個皇帝倒也可以從了天下人的心愿,但明顯這是不可能的,有些罪,注定是不能被這個世界的正直人寬宥的。

    現在,正坐在監牢里等死的王瓊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要讓他說自己為何在明知律法對貪污受賄的懲罰如此嚴酷的情況下還要受賄,而且是在自己已經富有的情況下,他也不知道為什么,他也只能自認自己是貪心不足。

    王瓊現在只渴望著朱厚照能利用自己皇帝的權力違背律法寬宥自己,所以,當朱厚照來看他時,他只朝朱厚照磕著頭,求饒起來:“陛下!老臣自知有罪,可老臣對您真的是忠心耿耿啊,老臣不想死!老臣求您了,陛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