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江南稅政改革的事-《正德大帝》
第(1/3)頁
朱厚照這種改制自然也不是說一說就能立即把大明在南直隸和浙江的行政變成高效合理的行政體系。
這也只是一個開始,得需要很多工作來做。
不過,這些工作都是王守仁負責。
王守仁其實內心是挺郁悶的,因為他其實是想做個參透人生真理的圣人,想把自己總結的心學繼續發揚光大,但朝廷卻將他用在處理軍政事務改革的事務上。
不過,他也沒想要辭官,因為他也放不下這個國家。
皇帝一句話,閣老累斷腰。
這是如今大明正德朝的常見現象。
沒辦法,皇帝朱厚照愛折騰,愛改革。
跟皇帝千萬不能談遵循祖制,一談遵循祖制必定會被外派到大明新領地做官,連辭官回鄉都不行。
這也導致許多中下層銳意進取的官員也逢迎圣意,動不動也舉出各種弊政建言朝廷改革。
改革與變新在正德朝成為了主流思想。
至少明面上不能說遵循成例好。
如今的南直隸與浙江政治體制試點改革也是如此。
官員們是越來越了解當今皇帝朱厚照的秉性,知道皇帝陛下就是一不安分的主,知道皇帝來江南肯定是要改些什么的,皇帝不改是不會樂意的。
如今還沒被滅口的南京官員們雖然都對皇帝朱厚照還算忠心,但也都心里有些怨言,心想皇帝能不能別沒事找事,天下還沒大亂,沒流賊造反,又沒藩王謀亂,好好在莫愁湖多納幾個美人不行嗎,干嘛要改制,害得自己這些官員又得加班加點地學習與改進改革方案。
“陛下,底下的官員們都對陛下此次提出的改革頗有微詞,也不是說改革不對,而是覺得如今大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沒必要大費周章!”
西廠佛鈞向朱厚照奏報了百官的反應,朱厚照聽后不禁啞然失笑,忙傳見了王守仁,問著王守仁:“你們這些大臣們是不是嫌朕太鬧騰,如實說來!”
“臣不敢欺瞞陛下,底下卻有此議,自考成法實施以后,大明官員便比以前勞累許多,如今陛下又要在江南改制,增加衙署與官員,算得上是大動干戈,則會讓官員們更加疲憊,故有此議,但臣認為,既為朝臣當應有為社稷開太平之心,如真要求清閑,則可以辭官,做閑云野鶴,既然要掌權管民,就得任勞任怨!”
王守仁說道。
“你說的沒錯!他們真以為朕喜歡鬧騰?不,朕倒也寧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過,但是,可能嗎,朕前段時間倒是不問朝政了一段時間,每日就縱情聲色,結果還不是照樣遇刺!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也是罪!”
朱厚照說著就拍了拍王守仁:“我知道你王守仁也是想做個參悟人生的圣人,但如今卻被朕一直安排著去做一些軍政改革之事,但你既然還想做閣臣,做天下中樞,就得有鞠躬盡瘁的覺悟。”
“臣明白”,王守仁回了一句,又道:“臣也是這么跟底下的官員們說的,只是難免有怠政之人。”
“他們可以辭官,大明朝廷不養閑人”,朱厚照這么一說,王守仁不由得微微一笑,心想陛下倒是直接,可是當官者誰愿意辭官,辭官等于沒有特權待遇,沒法撈錢,不過,王守仁相信官員們盡管不愿意辭官但怨言肯定會越來越大,因為誰都想待遇好收入高工作量少。
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于桂此時就很郁悶,這些年來,作為南京文選司郎中的他本來這當官當得也是清閑有外快,十分快意,但如今朝廷要在南直隸與浙江省到府縣增設各類官員,從需要錄用官員名額統計以及考核任命都需要他這個吏部文選司郎中完成,自然弄得他十分郁悶。
于是,于桂不由得向吏部、戶部以及南京其他衙門的一干同僚說道:“諸位,當今朝廷可謂無一日不變法,人人以變法為念,可你我都明白,這些都是逢迎圣上之舉,公務繁重,又有考核嚴苛之制,不如辭官吧。”
“于郎中所言甚是,不如辭官!”給事中陳洸也說了起來。
于是,其他官員也都響應起來,紛紛表示要辭官。
但在第二天,朱厚照就收到了來自給事中陳洸的奏疏,奏疏內容是彈劾于桂等官員怠政,因不滿朝廷時常改制增加負擔而意圖聯合群臣辭官,以阻朝廷革新除弊之事。
坐鎮江南替朱厚照處理日常事務的王守仁忙的很,也沒空細究這些小事,只票擬勒令于桂等致仕,升陳洸為文選司郎中,繼續參與改制之事。
于桂見陳洸轉升吏部文選司郎中,而自己被勒令致仕,一時也很勃然大怒:“陳洸,你這個小人,當初是你答應一起辭官的!”
“克兼兄見諒,陳某家貧,若辭官定無法生計,朝廷養官之俸如今甚厚,不敢輕辭,至于彈劾克兼兄等,不過履行愚弟本分而已!”
陳洸這么說后,于桂氣得吐血,也不忍心就這么悻悻然地離開官場,忙要求見王守仁,請求復職。
……
對于于桂與陳洸這種現象,朱厚照并不感到意外,他也能猜到大明朝廷只要不停改革,就會增加官員工作量,就會有故步自封與恪守傳統或安于享樂的官員要辭官,朱厚照不介意有官員辭官,因為大明現在有的是可以做官而去想做官的讀書人。
在朱厚照看來,既然做官嫌累可以辭去,各大學與高等學堂有的是愿意累且獲得不錯收入和社會地位的讀書人,多少人辭官,他就能讓朝廷招多少人進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