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19章 工業化的大明和近代化的明軍-《正德大帝》


    第(3/3)頁

    財富的累積會讓一個人變得墮落,也會讓一個帝國失去進取的心態。

    強大的小農經濟依舊讓儒家思想頑固在這片土地上存在著,依舊有很多士大夫重農輕商,趨于保守,依舊有言論希望帝國停止征伐,內修王道,外睦友鄰。

    但現在,朱厚照能看得出來,帝國的工業化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蒸汽工業讓帝國的市鎮化越來越明顯,在江南與兩廣地區以及京畿地區,已經有數量可觀的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以及工人階級,在東部地區,已有上千萬的人靠務工與經商活著,沒有人敢為了恢復祖制讓上千萬人失業。

    甚至已有不少這類的人參與到朝廷政治中。

    而且,眼下快速進步的工業又何嘗不是這類人的利潤需求所促進的,并且光是科技和工業研究以及教學方面已經有一大群職業人,他們在政治地位不低,在經濟生活中地位也不低,對自然科學的熱誠不遜于歐洲文藝復興后的一些大師。

    所以,朱厚照相信即便他百年之后,新即位的帝王和大明新的統治集團也很難把大明掉轉回受儒家社會絕對控制的那個只知道閉關鎖國重農抑商趨于保守和僵化的帝國。

    地主階級即士大夫階層們現在沒辦法無視自己佃農數量減少的趨勢,也沒辦法去改變這種趨勢,而工商業的巨大利潤也逼迫他們從傳統地主向工商業資本家轉型,而佃農們也從無地農民漸漸變成工人。

    可無論是傳統士大夫還是已經轉型的新興資產階級都有一定的自私心,能不繳稅就盡量不繳稅,能逃稅漏稅就逃稅漏稅,這逼得朱厚照先搞了江南新稅政后又在關內搞了礦稅重收,總算是帝國到現在變成可以由中央朝廷合理控制的帝國。

    大明帝國現在成了君主專制的資本工業帝國,最需要的就是原料,農產品也是原料之一,所以大明為了糧食才起了收復交趾的主意。

    很多思想還比較保守的士大夫們很無奈地看著這樣的現象,看著在新修的水泥路上,一隊接著一隊往南邊調運的近衛軍官兵。

    山東按察司僉事王億此時便看見這些近衛軍持著鋼槍,推著炮車,或者乘著大型馬車在寬闊的水泥路上疾馳著:

    “沒想到啊沒想到,朝廷撥巨資修這水泥官路直通兩廣,募集近二十萬山東流民開路,原來為的就是今日方便運軍隊去南方!真正是這水泥路修到哪里,大明的軍隊就會到達哪里,只是這窮兵黷武之舉恐非社稷之福啊!”

    雖說傳統的士大夫對于朝廷這種對外擴張之舉憂心忡忡,但是作為參與近衛軍的官兵們此刻卻是洋溢著笑容。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云!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此時的一首從大內傳到軍事院校再傳到近衛軍中的改編版軍歌,此時,正被行進水泥路上油菜花叢中的近衛軍官兵們高聲唱著。

    他們的精神是飽滿的,對戰爭也是熱情的,豐厚的賞賜體系與軍功爵制度以及退伍后可以直接轉為士的階層且擔任基層官吏甚至可以晉升為高官,自然使得他們對作戰的積極性很高。

    即便是死亡也不怕,帝國的保險制度和撫恤體系能讓他們的子女因為是烈士遺孤而得到特殊照顧,正因為真到了戰場上,也能有底層士兵敢慷慨赴死。

    軍隊的政治部還給他們做了充足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現在不但明白自己為誰而打也知道為什么要打,不同于以往的軍隊官兵即便到了戰場上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參與進這場戰爭。

    此時的近衛軍官兵都已經從政治系統的軍官干事口中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義的事,是要為大明收復故土,解救在交趾被奴役的同胞,為家人爭奪足夠多的糧食,所以,他們對于即將發生的戰爭并沒有什么心理負擔,也沒有覺得自己是在侵略,自己是犯罪,甚至是真正的把這場戰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

    大明陸軍軍事指揮學院畢業的青年軍官俞大猷正研讀著從皇家圖書館借閱來的關于永樂年間征討交趾的資料,雖說此時的他只是暫駐寶慶府,但常年接受軍事指揮教育的他時常會和同行的幾名基層軍官推演著沙盤,都把收復交趾的戰爭當成一項自己熱衷的事業來做。

    這種和后世為理想為主義而戰的軍隊一樣,一旦在精神上接受了戰爭,甚至希冀通過戰爭實現自己的價值,其戰斗力無疑是可怕的,即便沒有先進的武器。

    杞人憂天的士大夫們沒法阻止這些已經被思想武器武裝頭腦的近衛軍官兵。

    而百姓們在吃得飽穿的暖的時候,對于這些軍紀嚴明的官兵也沒有任何抵觸心理,甚至因為基層官吏大量由近衛軍退伍官兵充任,再加上近衛軍一開始就奠定的軍民一家親思想,使得底層的百姓對近衛軍的官兵尤為尊敬,軍民關系也尤為親密,一改以往百姓視兵為匪的觀念。

    文人筆下的簞食壺漿甚至因此變成了現實。

    此時,俞大猷剛進入一家村子準備尋找這里的里正商議駐扎借宿的事,一百姓便指著幾個人抬著的大明版加特林問道:“軍爺,你們這是要去哪里打戰,怎么往南邊走,那抬的又是啥,這么多根管子?”

    “老鄉,你不知道,我們就是要去南方,那叫機槍,專門打猴子的!”

    俞大猷說了一句。

    “拿著機槍去交趾打猴子”這句話從兵部傳到了近衛軍,一下子流行了起來,如今就連俞大猷這種基礎指揮官也習慣性地說了出來。

    。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