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內閣次輔徐縉坐了冷板凳-《正德大帝》
第(1/3)頁
當然,徐縉也不得不順從皇帝心意,開始議正事,所以就主動說道:“陛下,臣也附議,眼下還是先議正事為重,臣以為關稅增幅下降,非是走私貿(mào)易猖獗之過,而是朝廷稅賦重,商人盈利空間減少,而出海積極性不高之故!”
雖然徐縉等商人階級代表官員沒興趣討論關稅與走私的事,但皇帝要議這事,他們也只能提出自己的觀點,所以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點,那就是稅太高了,重點是商稅太高了!
又是減商稅!
朱厚照發(fā)現(xiàn)以徐縉為首的許多文官除了攻訐朝臣搞內部政治斗爭外,一談及朝廷正事,都萬變不離其宗的要減免商稅。
東西部百姓貧富差距過大,要減免商稅!
西班牙屢擾大明百姓,要減免商稅!
土司與漢地百姓矛盾加劇,要減免商稅!
如今關稅增幅下降依舊是因為商稅增加,要減免商稅!
朱厚照不得不承認徐縉這些文官此時還沒有什么明確而詳細的主張,最一致的主張就是減稅,沒有建立一個團體的意識,也沒有想徹底掌控統(tǒng)治權的目的,更沒有明確的目標。
這與自己的忠君社不同,忠君社除了沒有要造反的目標外,該有的都有。
話轉回來,朱厚照知道出身商人階層的文官們是很想朝廷減稅的。
可是,朱厚照清楚這稅是不能減的。
因為大明已經(jīng)免除了天下徭役,還把農(nóng)賦減低了許多,甚至關外考慮到小冰河氣候對北方農(nóng)業(yè)的影響,不但沒征收農(nóng)賦還倒給一些農(nóng)戶補貼。
所以,大明要想維持中央朝廷財政充裕的局面,繼續(xù)加大對基礎建設的投資,和強大軍隊的維系,以及科研的投入,只能依仗商業(yè)貿(mào)易上的征稅收入。
而且事實上,大明的商稅也不算重,只是比以前三十稅一的比例加了一些而已。
但對于帝國這些由地主轉型為資本家的士紳們而言,習慣了較低農(nóng)賦甚至還可以隨意避開稅賦的他們還是不習慣每年繳納大量稅賦給朝廷。
可每年這些士紳繳納得多,但他們賺的也不少。
所以,要說這些士紳不自私,那肯定都是假的。
但偏偏他們在朝堂上每每都在扮演著大公無私、正義清正的形象,還有一大幫也出身優(yōu)渥的官僚世家子弟爭相附和。
所以,朱厚照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有時候越是得朝廷之利的階層越是不愿意為朝廷付出,這就叫做得了便宜還賣乖。
話轉回來,這時候,徐縉的話一落,審計署的尚書叢蘭便站了出來:“陛下,臣認為關稅增幅下降,不是稅重所導致的,因為大明實行的商稅并不重,審計署有明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出海的商行,即便經(jīng)營最差的,也能盈利四五倍,所繳納稅賦根本不至于使其不愿出海經(jīng)商;
故臣認為,關稅增幅下降,還是走私猖獗導致,這也證實了錦衣衛(wèi)所奏,近來海上海盜滋生,倭寇大增的現(xiàn)象!”
張隗也站了出來:“陛下,臣認為從公所言有失偏頗,即便是走私猖獗導致,那也是朝廷商稅過高導致,以至于逼商民為盜。”
“關稅收入關系大明國庫之收入,而如今商稅本不算高,若如再減,只會使得國庫錢糧不濟,錢糧失衡,而商民避稅走私為盜,其根因非為稅重,實為自私之故,或仗著有地方勢力支持,置王法于不顧,故兒臣認為應當嚴打!以正國法!以保障國庫之收入!”
戶部尚書朱載壘也站了出來,對于如今這走私猖獗之事,他也從民間得知許多,知道有很多沿海官紳再給某些走私海盜充當保護傘。
而如今,朝堂上一些文官卻依舊執(zhí)意要把走私越來越猖獗的現(xiàn)象掩蓋下去,這讓他也有些看不下去,忙也接過話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