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土崩瓦解的等級社會-《正德大帝》
第(2/3)頁
“販夫走卒、婦孺草民,皆敢對李杜蘇辛加以評點,還敢到這名勝留名抒懷,真正是禮樂崩壞,不知廉恥?。 ?
已致仕的南京禮部尚書王鶚便對這樣的現象極為痛斥,也難以接受。
如今,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因為前來面圣的百姓太多,以至于他這個寓居西湖的大鄉紳也只能排隊求見。
王鶚雖然難以接受原本屬于士大夫階層的待遇逐漸平民化的現象,但這的確是不可逆轉的現象。
朱厚照帶給大明的不僅僅是近代化的武器與工業體系,還有逐漸趨于平等的近代文明,以及等級社會逐漸土崩瓦解的趨勢。
聽著暖風送來的各色官話,朱厚照發現此時的大明百姓幾乎人人都能隨口念出幾句唐詩宋詞來,還有自己原創的。
這讓他很是欣慰,欣慰大明的文化普及程度真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
朱厚照一直就在想,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變成了讀書人會是什么樣。
如今,他這個太上皇算是已經對這種社會改革結果能夠窺見一二,至少他能看見的是,百姓們有了主動思考的能力。
所謂的德高望重知識淵博之人很多時候也會更加輕易地被拆穿為欺世盜名之輩,甚至一些大儒也會受到來自民間思想家的挑戰。
倭寇沒有對大明的東南造成困擾,對于心懷叵測的一些沿海士族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挫折。
但沿海士族們很快就發現倭寇沒有給大明的東南沿海的百姓造成大的困擾,不是因為倭寇不夠壞,是因為大明布置在東南的官軍太過強大,而且這都跟朱紈與戚繼光等人有關。
于是。
一些關于朱紈濫殺與戚繼光縱兵劫掠的流言蜚語不知從哪里冒了出來。
除此之外,一些被士族收買的文人也開始發表言論斥責朝廷在東南放置過多的軍隊,以致民眾受擾,江南不寧。
但事與愿違的是,這些流言蜚語與各種鄙視軍隊的言論都沒能造成太大的影響,甚至遭受到很多民眾的反駁。
“誰都看的出來,如今之倭寇,無論戰力還是數量,都遠勝于數十年前,他們見人就殺,見村就燒,但卻只針對庶民官府,很明顯,這些倭寇是有意制造恐慌,且和地方勢力勾結而欲亂朝廷之政者,故當今詆毀官軍之流言若非書生愚見,便是刻意為之也!”
一名身著大明版學生裝的青年學子正一邊走著一邊和自己的幾名同窗如此說道。
微服私訪的朱厚照不由得聽了個真切,一時間也笑了出來,心想如今的大明國民果然已非數十年前的國民可比,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他們對輿論有自己的判斷力。
當然,盡管國民已經不是愚民,但百姓就是百姓,對于朝政依舊不可能左右得了。
大明朝還是文官做主的朝廷。
盡管武臣已經不再受制于文官,但因為如今是太平盛世,國內沒有大的戰爭,武將多數是對內政不感興趣的或者是不能干涉內政的,因而,看上去,現在的大明朝屢屢在政壇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還是這些文官。
只要是文官主政自然免不了唇槍舌劍,勾心斗角;
表面上看,如今的大明朝內政最值得人關注的事是內閣首輔夏言拒絕執行皇帝朱載壘關于要求各地藩國遞解加征稅收進京的事,讓人們不由得因此發現夏言居然敢這么大膽!
朱厚照也關注著這件事的后續,他不擔心夏言會不會被自己皇帝兒子除掉,因為他相信夏言這樣做肯定也有了承擔這樣做的后果的準備,他更加不認為夏言這是在挑戰皇權,因為自己的皇帝兒子可以罷免夏言重新任免一個愿意副署簽名的首輔就行。
朱厚照擔心的是夏言的威望和與自己的關系會讓自己這位皇帝兒子不敢與夏言直接決裂,但又會因此怨恨上夏言并被一些小人利用。
猶如朱厚照所料的是,夏言沒有被朱載壘罷免,作為新登基的皇帝,朱載壘不敢隨意罷免一個威望甚重的老首輔,尤其是在自己這個太上皇還在世的時候,因而,表面上,朱載壘還是讓了步,讓這個決議暫時擱置下來。
但是,在朱厚照剛游玩西湖沒多久,就見傳旨官來到朱紈這里,旨意內容是改朱紈提督閩浙軍務為巡視閩浙,意思便是不再具備調動東南沿海兵力的權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