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到這兒,林天寶緩了口氣,起身走到飲水機前接了一杯水輕輕地抿了一口,又回到沙發上坐著,繼續說道:“既然我小時候有那么多問題要問?其他小孩子是不是和我一樣也有無數問題要問呢?世上孩子千千萬,我們的問題累積在一起會有多少呢?‘一百個為什么’是不是太少了?‘一千個為什么’、‘一萬個為什么’、‘十萬個為什么’、‘百萬個為什么’,這些名字全都在我腦海閃過,最后我選擇了‘十萬個為什么’。” 阮蓉蓉聽得很認真,同時也在沉思著,敢問世上誰沒有經歷過小時候?她也是從小時候過來的,她小時候同樣有很多問題,甚至有不少問題讓父母語塞,或許那時候,在父母心里,她就是個淘氣的熊孩子,一天怎么會有那么多讓人頭痛的問題呢? 小孩子的思維天馬行空,想到問題馬上就問,不會有種種顧慮,而問出的不少問題真的讓人啼笑皆非,譬如“為什么我們不能像鳥兒一樣在天上飛?”、“為什么恐龍會滅絕?”、“為什么航天飛機要垂直升空?”等。 在大人的思維世界里,這些不都是應該的嗎?雖然有些問題大人們也不甚明白,但是在這些大人已知的認知中一切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至于根本原因,他們沒有深究。 故此,當小孩們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時,大人們自個也不明所以。 大人們答不出孩子的問題會不會覺得很丟人呢?久而久之,他們是不是會厭煩現在的小孩為何會有那么多為什么呢? 阮蓉蓉是過來人,最有發言權,在她小時候,父母沒有滿足她的求知欲,待她為人母后,同樣沒有滿足兒子的求知欲。 現在想想,這樣的循環真可怕,稱之為“惡性循環”一點也不為過。求知欲應當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培養,人一旦失去了求知欲,那就缺少了一種探索精神,試問這樣的社會還會發展和進步嗎?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人有求知欲,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會去讀書補充知識,在這個自我摸索的過程中,人們學會了發明創造! 沒有發明創造,人類社會只會在原地踏步,想想他們現在還生活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那該有多么可怕啊? 如果這個世界有了《十萬個為什么》,把世上所有“為什么”通通湊在一起,那么大人會不會帶著孩子一起去追尋那么多為什么呢? 阮蓉蓉站在為人母親的角度思考,答案是——她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