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飛速發展-《葬明》
第(2/3)頁
再加上接連的軍事勝利,使得大中朝的疆土不斷的擴張,階級矛盾也通過這樣的擴張,得到了一定的宣泄,使得國內局勢越來越平穩了下來,雖然因為中國特有的民族原因,在西南邊陲和西北一帶,小規模的沖突還在不斷的發生,但是這對于軍方來說,卻并不是一件壞事。
軍隊最怕的就是長時間的和平,如果是太長時間的和平的話,對于軍隊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所以肖天健刻意的在處理這方面的事務的時候,并沒有對一些不遵從大中朝廷政令的部族采取趕盡殺絕的辦法。
相反他更多的是采取一些相對柔和的手段,但是同時又在軍事上采取壓制的手段,使得這種小規模的沖突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然后令軍方不斷的輪換兵馬,一是來保持諸軍的練兵,二是可以從這些小規模的沖突之中檢驗新的戰法。
隨著大中朝刻意對工業發展的引導,大中朝十幾年間機械和冶金業還有各種輕工業的發展,到了天元十幾年的時候,經過這段時間長期的積累之后,大中朝的工業發展開始爆發出了極大的能量。
到了大中朝天元十三年的時候,大中朝總體的鐵產量已經早已突破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朝代的鐵產量,甚至于比起歷史上的巔峰時代的鐵產量,還要翻了很多倍。
除了生熟鐵產量飆升之外,在肖天健的引領之下,一座座在舊時空看來十分簡陋甚至于原始的煉鋼轉爐開始逐步的投產,雖然肖天健不是學冶煉出身的,但是好歹他多少也了解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許多科技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即破,有肖天健這個超時代的作弊器存在,很多事情其實他只需要提出一個大致的思路,然后便可以交給下面的人去摸索,只要保持著對其資金的投入,讓其不斷進行試驗,煉鋼爐的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而且這種摸索的過程也不能少,必須要讓這方面的人員,從最基礎進行摸索,然后不斷的加以改進,對于原理不能單單只做到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徹底的了解為什么,故此雖然煉鋼爐很原始,但是對于今后一旦掌握了煉鋼的原理之后,改進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隨著一座座煉鋼轉爐的投產,大中朝的工業發展也具備了更加堅實的基礎,除了軍工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高,各種機械產品也質量越來越好。
大中朝的兵器制造水平在這些前提的保證之下,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到了天元十三年的時候,大中朝第一桿燧發式前裝線膛步槍終于被研制了出來。
而且肖天健在化學工業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暫時無法生產出火帽的情況下,先設計生產出了第一代的米涅步槍,使用米涅彈來取代了舊式的圓形子彈。
這種米涅槍一經被試制出來,便立即引起了軍方的震動,在試槍手為軍中諸將們展示了這種新式線膛步槍之后,這些軍官們立即便震驚了。
他們紛紛親自試射了這種新式的米涅步槍,立即都開始紛紛呈文,要求為軍方換裝這種新式燧發線膛槍。
于是在此之后,肖天健親自將這種新式的線膛步槍定名為了大中十三式步槍,并且下旨開始大批量投入生產,第一批生產型米涅步槍按照肖天健的意思,最先換裝到了海軍之中,隨后便開始從外向內,對大中軍陸師進行逐步的換裝。
考慮到這種新式步槍的殺傷距離和精度問題,肖天健下旨一方面封鎖這種新式步槍的生產工藝擴散,一方面嚴令民間不得仿制線膛槍,以免這東西掌握在一些不法之徒手中,成為他們對抗中國和大中朝官府的利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