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追亡逐北-《我,嘉靖,成功修仙》
第(1/3)頁
當那些潰兵為了活命,慌不擇路,而四處逃竄之際,連帶著韃靼大軍的士氣也一同跌落谷底。
畢竟,恐懼是會傳染的,縱使還有少許存有戰意的韃靼士卒,也在無數潰兵的裹挾之下,不顧一切地朝著大營所在的方向潰退。
而在他們身后,則是揮舞著手中的雁翎刀,無情收割生命的明軍精騎。
面對明軍的屠刀,那些韃靼士卒甚至都生不起反抗的心思,只能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任憑明軍宰割。
此時,在明軍眼中,那些潰兵就是會行走的戰功,豈有放過之理?
因此,即使那些韃靼士卒,已經丟下手中的武器,并跪在地上乞求明軍的饒恕,迎接他們的,也只有冰冷的雁翎刀。
漸漸地,戰場上堆砌的尸體越來越多,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血腥味,且夾雜著腥臭的味道。
原本的戈壁灘,幾乎要被鮮血所染紅,腳踩在上面,給人一種黏膩的感覺,地上到處都是殘肢碎片,以及被馬蹄踩踏的不成樣子的尸體。
地上的這些尸體,絕大部分都是在潰退的時候,不慎被馬蹄,亦或者是擁擠的人群踩踏致死,真正死在明軍手上的,則少之又少。
身為統帥這支軍隊的將領,在布仁的身邊,原本是有一隊親衛,負責護衛他的安全的。
但在潰兵的裹挾之下,布仁與自己的親衛失去了聯系。
當布仁好不容易擺脫那些慌不擇路的潰兵時,才猛地發現,自己已然落入了明軍的包圍圈內。
或許是因為布仁氣度不凡,以及身上披著的甲胄太過于顯眼的緣故,那些明軍當即反應過來,這是一條大魚!
隨后,只見遠處二十余名明軍精騎,以極快的速度地將布仁包圍了起來,并徹底封死了他的退路。
那些明軍手中的雁翎刀,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陣陣寒光。
布仁看著不遠處向自己緩慢包圍過來的明軍,心知自己已經沒有了活路,但盡管如此,布仁仍舊沒有投降的意思。
畢竟,戰死沙場便是一位將領最好的歸宿了。
隨后,只見其臉上浮現出決然之色,大吼一聲,攥緊手中的彎刀,徑直向著其中一名明軍殺去。
‘錚——’
在用手中的彎刀,招架住那位明軍的攻勢后,只見布仁握緊手中的彎刀,用盡全身的力氣,往下一壓。
頃刻間,那名明軍手中的雁翎刀便掉落在地。
布仁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隨后,只見其將手中的彎刀,從對面的明軍脖頸上劃過。
頃刻間,鮮血飛濺,那名明軍如同斷了翅膀的鳥兒一樣,從馬上墜落。
周遭的明軍見此情形,頓時變得無比惱怒,眼中閃爍著仇恨的目光,旋即,只見一位領頭的士卒站了出來,沉聲道。
“弟兄們,咱們一起上啊,殺了他,為死去的弟兄報仇!”
“殺!”
待話音落下,周遭的明軍士卒,當即一擁而上,參與到了圍攻布仁的隊伍中。
一開始,布仁還能夠勉強招架,不過雙拳難敵四手,很快,布仁便因為受傷而逐漸力竭。
此時,在他的身上到處都是傷痕,鮮血順著傷口潺潺流出,在身下匯聚成一個血泊。
他的意識也逐漸變得模糊,只能夠依靠本能揮舞著手中的彎刀。
旋即,只見一名明軍士卒眼疾手快,將手中的雁翎刀,用力捅進了布仁的胸膛。
在雁翎刀捅進布仁胸膛的那一刻,鮮血四濺,那名明軍士卒只感覺臉上一片溫熱。
當他將雁翎刀從布仁的胸膛拔出時,鏖戰許久,寧死不屈的布仁總算是倒了下去。
余下的明軍見此情形,不由得松了一口氣,當即將布仁的尸體圍了起來。
此時,在他們的臉上沒有半分的輕蔑之色,取而代之的則是敬重之色。
“真沒想到,在這些韃虜中,居然還有如此悍不畏死,戰斗到最后一刻的猛將存在!”
“這位一看身份就不簡單,咱們把他的頭砍下來,去領賞吧!”
“嗯,把尸體也一并收殮了,好生安葬吧!”
待話音落下,只見一名明軍精騎從馬上下來,用手中的雁翎刀,毫不留情地砍下了布仁的頭。
在做完這些以后,只見幾名明軍士卒上前,將布仁的無頭尸體,好生收殮了起來。
……
這邊的戰斗暫時告一段落,但在另一邊,明軍仍舊在對那些韃靼潰兵追亡逐北,似乎想要將其徹底趕盡殺絕。
而身為把總的胡守仁,自然也在追擊之列。
此時,只見胡守仁高高揚起手中的馬鞭,用力一抽,其身下的馬匹吃痛,瞬間狂奔出去。
很快,他就追上了跑在自己前面的一隊韃靼潰兵。
在追上這隊韃靼潰兵后,只見胡守仁握緊手中的雁翎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頃刻間,便收割掉了這隊韃靼潰兵的性命。
此時的胡守仁,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激動之色。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憑借自己一路斬獲的首級,以及立下的功勞,在戰斗結束后,升任千總是板上釘釘的事。
再加上,胡守仁的祖先曾經跟隨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難,因此,他晉升的速度,要遠遠快于一般的將官。
此時,韃靼大營內,臨時搭建的瞭望臺上。
俺答汗看著遠處烏泱泱一片,正慌不擇路地往大營這邊潰退的士卒,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驚懼之色。
而在那些潰兵身后,則是窮追不舍的明軍。
俺答汗怎么也沒想到,形勢居然會急轉直下,要知道布仁麾下的軍隊,可是土默特部中,戰斗力最為強悍的。
而他原本的打算是,派遣自己的親信布仁,前去與明軍交戰。
在俺答汗看來,就算對面的明軍再怎么強悍,應該也只能跟布仁麾下的軍隊打一個平手。
等到戰況陷入膠著之際,再讓布仁按照早先的計劃,佯裝不敵,然后再吸引明軍追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