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產能不足!產能不足!-《動力王朝》
第(3/3)頁
“我知道,這么做有很多的困難,資金、工人、設備、原材料、管理、由此帶來的市場影響……但是我對市場的前景很樂觀,比半年前還要樂觀,”陳耕的語氣中帶著濃濃的自信:“做企業哪有不遇到苦困難的?和那些產品堆滿了庫房卻賣不出去的企業相比,咱們的這點小苦惱完全就是幸福的幸福的煩惱。”
賀永清頓時覺得臉上有些發燒:是啊,潤華實業為未來發動機工廠的年產能定在30萬臺還是50萬臺而苦惱,但這是一種多么幸福的煩惱?不知道有多少企業想要擁有這種幸福的煩惱而不可得呢,自己竟然還嫌麻煩。
這個時候,陳耕也在琢磨一件事:要不要直接將發動機工廠二期擴建工程的產能提升到100萬臺呢?
這是一個讓人很糾結的問題,市場容量是不用擔心的,要知道,巔峰時期的共和國摩托車行業的整車年產量超過2500萬輛……你沒看錯,就是2500萬,這還是整車,單單摩托車發動機的年產量一度突破3000萬臺,所以不要擔心潤華實業現在的摩托車發動機產能擴大的太多會如何如何,哪怕潤華實業在未來的10年內將發動機的產能規模提升100倍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何況就算國內市場滿足了,也還可以去開發國外市場不是?
國內市場是否消化得了這100萬臺發動機呢?這根本不是個問題,陳耕雖然是混汽車界的,但他清楚的知道一點,到90年代初,國內的摩托車產量還在100萬至200萬之前徘徊,但當94年開始,輕騎鈴木、五羊本田、金城鈴木等合資摩托車企業正式投產之后,摩托車的年產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從100萬輛出頭驟然升至500多萬輛!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這意味著在短短一年時間里,摩托車的市場供應一下子多出來5倍還要多,正常的邏輯下,摩托車應該大幅度降價了吧?但是完全沒有,摩托車的市場價格一直堅挺,到了1995年,摩托車的總產量更是直接飆升至500多將近800萬輛,再次遞增了差不多50%,但價格卻是依舊無比堅挺。
所以增加100萬的市場供應完全沒有問題,而且規模效應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更低的價格又能刺激原本很多買不起摩托車的潛在顧客選擇摩托車,所以這100萬臺發動機投進來,說打不起個水花那是夸張了,但其實也就是剛能夠打起來個不大不小的水花的程度,不過現在。
不過現在的問題,不是如何說服大家接受擴產,擴產已經是大家共同的認知,其他的工作可以慢慢談,最主要的問題是原材料的供應,一臺rh100發動機的自重就是37.5公斤,100萬臺發動機需要的原材料的數量簡直頭疼的要命。
在當前這種什么物資都通脹的情況下,想要保證充足的原材料供應,這考驗的已經不止是采購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了,更考驗潤華實業領導層的公關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