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裝模作樣備考忙-《大明嘉靖第一奸臣》
第(1/3)頁
會試可以說是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一場了,因為會試過了,進(jìn)士功名基本就到手了。
殿試只是排定進(jìn)士名次而已,基本不會淘汰會選出來的貢士。
會試也是科舉考試中最難考的一場,一般的舉人十個里面有一個能通過會試就算是不錯了,很多舉人那都是考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過不了會試這一關(guān)。
比如,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文震孟和王徵那都是萬歷二十二年就中舉了,直到天啟二年才通過會試,他們都考了二十七年,足足考了九次才通過會試這一關(guān),由此可見,通過會試到底有多難。
當(dāng)然,搞到會試考題了那就不一樣了。
這會試之所以難,那主要是題太多,四書義三道,經(jīng)義四道,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nèi)選答一道,經(jīng)史策五道,加起來總共就是十九道題,而且每道題都要寫出一篇三百字左右的八股文來。
八股文那可不是一般的難寫,八股文不但有嚴(yán)格的格式要求,還必須用古人的語氣,引經(jīng)據(jù)典,絕對不允許自由發(fā)揮,而且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diào)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
可以說,一天能做出一篇好的八股文來就算是不錯了,會試卻是九天就要寫出十九篇八股文來。
所以,搞到會試考題,那會試基本上就等于過了。
因為搞到考題之后有大把的時間來做八股文章,甚至還能請大量做八股文的高手來幫忙做,這種情況下,人家在九天內(nèi)匆匆做出的十九篇文章怎么跟你比?
唐汝楫拿到的考題那就是連帶十九篇八股文都做好了,每一篇那都做得相當(dāng)之好,這估計是嚴(yán)世藩集嚴(yán)黨大批進(jìn)士之力給他做出來的。
人家本來就是進(jìn)士,八股文章自然做得好,而且人家還有大量的時間琢磨,一個人可能琢磨幾天才做出一篇來,能不好嗎?
曾淳拿著這十九篇八股文讀了好幾個晚上,每每那都讀得搖頭晃腦,人家寫得是真好。
可惜,再好也不能用,他若是與唐汝楫做出來的八股文一模一樣,那就是找死了,唐汝楫可能不會死,嚴(yán)嵩父子絕對會利用此事反咬一口把他給咬死。
他也只能趁著放假的時間,早早便派人去把沈煉、楊繼盛、王世貞和黃鑄給請了過來,隨即神神秘秘的把他們招到書房之中,將抄好的考題交給他們傳閱了一番。
四人除了沈煉,那都是滿臉震驚之色。
這就跟會試題一模一樣啊,順序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參加過會試,自然能看出來,這十有八九就是明年的會試考題了!
曾淳見他們都大致看了一遍,這才滿臉鄭重道:“怎么樣,這些八股文章做得如何,你們能做出這樣的來嗎?”
你還讓我們幫你作弊!
沈煉聞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這些人怎么都不說話呢?
曾淳頗有些好奇道:“你們都做不出這樣的八股文章來嗎,嚴(yán)世藩難道是請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幫忙做的?”
屁!
這話說的,有點看不起人了啊。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人相輕,武人相重。”,文人那都是誰都不服誰,更何況這四個的文才那都不是一般的高。
沈煉都忍不住輕蔑道:“貪官污吏能做出什么好文章來,這些最多也就是三甲進(jìn)士水平,什么一甲狀元、榜眼、探花?”
王世貞也連連點頭道:“是啊,這些肯定都是琢磨好幾天寫出來的文章,對仗是很工整,文采卻不怎么樣,對經(jīng)義的理解比起我們來都差遠(yuǎn)了。”
呃,沒想到無意間一句話竟然變成了激將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