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雙峰貫耳-《拳武鑒》
第(1/3)頁
朱子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溫。余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過,雖略有見識,乃是從悟境得來。偶用功,亦不過優游玩索而已耳。如未沸之湯,遽用慢火溫之,將愈煮愈不熟矣。
校內的小打小鬧不算,李冰洋終于面臨了他邁入練力巔峰后的第一場同階大戰。
擂臺上,育成抱手合拳:“江湖規矩,了恩怨分勝負,你偷襲于我,我申請此戰!技不如人,便愿賭服輸!當然,如果你敗了,莫怪我下手太狠。”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古代作戰,講究出師有名,大勢自來。育成這一手,且不說他功夫如何,先聲奪人倒是做夠了場子。
“你若非無辜辱我,何至于此。練武之人,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你沒有這種功夫挨打并不過分,吃一塹長一智!”
李冰洋眼眸低垂,甩了甩手。話語中機鋒自占,不動聲色之間將育成所謀劃的優勢化盡。
傳統武學交戰中,這是常用的手段。言語爭鋒,可以決定一個精神狀態。
春秋名士曹劌所述,凡戰,膽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武者交鋒,也講究一膽二力三功夫。大明王朝抗倭大將戚繼光曾著《練兵實紀》,書中練膽一篇有言。
若使戰時有十分膽氣,則臨戰可以一當十。所有八分膽氣,所學但能發揮半數,亦能立于不敗。
育成和李冰洋,兩個人一身功夫都沒有達到煉心的地步,面對別人的話,自然精神狀態也會有所波動,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在話語中,將自身的氣勢狀態,調整到最高,從而壓制對手的精神狀態,以欺比賽時更好的發揮。
現代格斗中,許多拳王級別的選手交戰前,面對記者的采訪,也會顯得無比狂傲,目中無人。
其實這也正是他們激怒對手的一種方法。
育成面對李冰洋的話,不由兩眼一瞪:“巧言令色,倒讓你說翻天了!”
“天花亂墜又怎么樣呢?多說無益,手底下分高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