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馬尾辮-《無上刀鋒》
第(2/3)頁
不過這種情緒只出現(xiàn)了短短的剎那之間,馬夫便拉緊了韁繩,兩匹馬兒噴著白氣,蹄聲漸碎。
車廂中的馮釗打開了第二封信,這封信來自邊軍,仍然是四字‘遵守唐律’這更加值得人深思,因為他便是從邊軍出來的,他深知邊軍的護短程度,更明確的知道李毅的護短程度。
第三封信來自青州,信封漆黑,打開后拿出紙張,馮釗看到了很久不曾見過的標志,信中未寫一字,在加上前面兩封信,他便明白了如何去做。
可即便明白了又如何?
馮釗再次道:“慢些。”馬夫勒馬,索性停在了荒原之上。
馮釗想著著三封信,想著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各種牽扯,冷汗不由自主的侵透了他華貴的衣料。
馬夫不知道這些事情,他的任務只是帶著自家大人抵達靈隱縣,既然大人現(xiàn)在不想去,他便要做一些分內(nèi)的事情,比如喂馬。
在馬夫喂馬的過程中,馮釗有了自己的抉擇,他將三封信悉數(shù)燒毀,然后道:“走吧。”
馬喂到一半,馬夫悻悻的收起了草,然后坐到了馬車上,大喝一聲:“駕。”
…………
…………
沒有人知道刺史馮釗在看完那三封信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在他來到靈隱縣之后,他也并沒有第一時間趕去張家肉鋪,而是到了縣衙,將大門關上,只留下了王雪與李仁義。
王雪和李仁義有些不解,但在大門關閉后便明白了馮釗的意圖。
如果,浮屠寺和邊軍的態(tài)度很強硬,馮釗要做的事情很簡單,一定是照例問話,然后放人。
實際上,如果浮屠寺和邊軍的態(tài)度不強硬,他也應該如此做,因為無論如何法義與張小刀畢竟是浮屠寺與邊軍的人,做過了會很不妙。
但畢竟有那第三封信,所以馮釗的目的很簡單,便是在盡可能的不傷害張小刀與法義的情況下,問出他想知道的事情,獲得更多的證據(jù),找到刺客的身份。
顯然,在盛唐中,有很多大人物想要找到刺客,包括邊軍,包括浮屠寺。
馮釗關上大門,便是為了確定一件事情,他問道:“有什么最有力的證據(jù),指向張小刀與法義是與刺客一起出的九陽城?”
王雪與李仁義明白了馮釗的態(tài)度,王雪沉聲道:“如今沒有深入調查,但我相信九陽城中的有間酒館的小二不會認錯人,他是最有力的人證。”
“把他叫來,當面指認。”馮釗淡然說道。
王雪與李仁義對視一眼,難掩心中震撼。
九陽城距離靈隱縣的距離并不遙遠,在得到馮釗的命令后,自有九陽的官府人員將小二帶來,不過需要花些時間。
馮釗沒有提前去張家肉鋪,也沒有見周中息,一味沉默的呆在縣衙之中,似乎仍在思索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大人,你確定要這么做?”李仁義很是不解,雖然他之前很是囂張,但在兩人亮出身份后他便沒了囂張的資本,甚至隱隱懼怕。
他明白,這件事情如果浮屠寺與邊軍沒點頭,馮釗不敢這么做,但如果這兩方都點了頭,說明什么?
說明,浮屠寺與邊軍也很希望知道刺客到底是誰,其中涉及的權利傾軋極其危險。
馮釗沒有正面回答李仁義的問題,卻道:“查也不是,不查也是,所以就必須查,因為我畢竟是官,必須要恪盡職守。”
畢竟,必須?
這兩個詞讓他的話語看起來有些勉強,而實際上他是真的很勉強,不得不如此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