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久戰不下-《北洋梟雄》
第(1/3)頁
當涂縣城正東二十五公里外,方慶坤一臉的皺眉:“第二營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丟掉了陳莊也就算了,但是撤到李家村不過半天,怎么又說守不住了?”
一旁的上尉副官低聲道:“第二營在前期渡江戰役里損失極大,雖然補充了新兵但是戰斗力和以往還是相差甚大!”
不過方慶坤卻是道:“這些你不說我也知道,但是我們的狀態縱然比渡江之前差一些,但是現在不是講困難的時候,我要的是他們守住!”
第三十三團作為渡江戰役里最先渡江的部隊,自從渡江后一直戰斗在最前線,尤其是前面三天里第三十三團作為抵擋兩江第七師反攻的主力,雖然說成功守住了陣地,但是損失極大,兵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都不小。
雖然說在第四軍成功渡江后,教育部和軍需部給該團補充了大量兵員和武器、彈藥,但是武器和彈藥還好說,然而補充的大量新兵一時間還是難以徹底溶于第三十三團之內。
一支部隊,尤其是一支成軍時間長久,經歷過諸多戰爭的部隊,通常而言都會擁有其獨特的一些風格或者風氣,這些在那些老兵們身上表現的更為嚴重。
一個班,一個排里的士兵們往往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磨合訓練,士兵之間經過戰爭、血火的考驗后,往往士兵之間會擁有較深的感情,這個就是所謂的戰友情。
而一場戰斗之后,以往朝夕相處的戰友倒下了,幸存的老兵心中還沒有來得及悲傷上頭就是迅速補充了幾個陌生人進來,接替他們的位置。
除了情感上的排斥外,絕大部分老兵對新兵的態度都是相當不好,大多數情況下對新兵都是愛搭理不搭理的,因為那些老兵們知道,這些新補充來的新兵很少能夠活過三場激烈的戰斗。
在奉軍這兩年來給第九師補充的數千名新兵中,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沒能活過三場戰斗,半數以上都是在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場戰斗里就陣亡或者受傷,只有少部分人能夠挺過前面的這幾場戰斗進而成為一名老兵。
只有這些活下來的新兵,才能夠得到老兵們的接納,進而徹底融入這支部隊里頭,成為第九師的骨干士兵。
用另外一個數據可以說明老兵和新兵之間差距有多大,說明新兵要想成長為老兵的代價有多大。
第九師現役將近一萬六千人的兵力里,有大約一萬兩千人乃是1905年以前參軍的老兵,另外有約千名這兩年補充過來并活下來的士兵,當然他們現在也成長為了老兵。此外還有三千人是剛補充進來的。
然而在過去的兩年里,第九師累計損失(陣亡和受傷退役等)約六千人,其中老兵的比例只有千人左右,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剛補充進來的新兵。
由此可見,這個時代的老兵和新兵死傷比例是巨大!
第九師為什么能夠成為奉軍三大主力師之一?不是因為它的裝備水平有多好,實際上奉軍各部隊的裝備水平比較近似,第九師擁有一個四十八門火炮的炮兵團,但是部署在河南,作為二線兵力的第十三師,他也同樣擁有一個四十八門火炮的炮兵團,輕重機槍也沒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誰敢說第十三師的戰斗力能夠比肩第九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