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明帥楊德明-《北洋梟雄》
第(1/3)頁
軍需部下屬幾十萬人民夫,一個人就算一月一圓的薪資,再加上吃喝之類,那每月還不得上百萬的開銷了,這錢都可以讓奉軍再養好幾個師了。
所以除了海運、河運的船長,水手們,馬夫等技術要求較高的技術性人員外,其他普通苦力民夫是一毛錢都拿不到的。
當然了,奉軍對他們的征召也不會持續很久,一般只要干一兩個月就可以走了,反正蘇系統治區里人多,尤其是距離前線較近的河南,安徽,山東等省,人口多的很,足以讓奉軍保持輪流征召幾十萬人以支援前線部隊的作戰。
這種事情也對對后世人來說顯得很操蛋,對于一個正常現代國家來說也不合理,但是在當代的中國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如果說趙東云非要抱著后世的普世價值觀或者好人的思維,不征召民夫或者給錢雇傭民夫的話,那么他絕對腦子秀逗了。
在軍需部開始把大量的現役運輸團拆分,然后補充到野戰部隊后,一方面是讓野戰部隊獲得了大量的輜重人員,另外一方面也算是簡化了軍需部需要管理的人員。
別看軍需部只是一個負責后勤的機構,但實際上軍需部管理的人員是非常多的,之前軍需部擁有十多個運輸團,歸屬軍需部管理指揮的現役輜重士兵高達三萬多人,而非現役的民夫達到三十多萬。
現在把這些運輸團交出去給野戰部隊后,軍需部就只剩下各種名目的民夫了,這樣管理起來也就簡化了許多。
大量的軍需部所有的運輸團補充到野戰部隊后,先是讓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等部隊擴編為了1908年型編制的部隊,隨后第一師、第十四師、第四混成旅、第一混成旅也是相繼擴編為1908年型編制部隊。
而其他第八師、第十一師、第十三師、第十六師以及第十五師等部隊則是暫時還沒有擴充計劃,因為這些部隊并沒有處于一線,同時軍需部的運輸團也是補充完了,給要上述部隊擴充的話,就得新招募新兵,這可是一大筆的開銷。所以在如今江南戰略緊張的時候,趙東云只是打算給第十五師繼續擴編而已,因為這支部隊是當成主力師部隊組建的,后續不久就會奔赴南方作戰,所以擴編是需要的。至于其他部隊則是先緩一緩,等以后軍費寬松了再說。
這樣一來,奉軍部隊就是出現了兩種編制,一種是1907年型的老編制,一種則是1908年型的新編制,這兩種編制的區別不在于技術兵器和戰斗人員,而是在于后勤人員上的差距。
而這種編制上的差距有些像其他國家里的和平時期編制以及戰時編制。
在日本以及德國等國家里,他們的部隊在和平時期里,實際上編制是沒有和戰爭時期那么大的,以日`本陸軍這個和北洋陸軍比較相似的部隊作為例子,他們的一個常備師團在和平時期實際上只有一萬多人,不會比北洋常備軍的人數多多少。
但是在戰爭時期,他們的一個師團卻是能夠擴張到兩萬多人,后世人知道的日`本一個師團兩萬多人,實際上就是戰爭期間充分補充兵員,尤其是后勤人員后的編制。
奉軍的幾個主力師在總兵力增加了許多,但實際上奉軍在金陵前線的總兵力并沒有任何的變化,唯一不同的就是把眾多原來屬于軍需部的后勤人員直接劃歸給了那些野戰部隊而已。奉軍的總兵力也并沒有增長許多。
然而總兵力雖然沒有增加,但是簡化了后勤結構,師級部隊內設的后勤人員大大增加后,卻是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奉軍前線部隊的戰斗力,尤其是對第三師、第九師這種主力部隊而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