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死傷慘重-《北洋梟雄》
第(3/3)頁
皖軍在金陵、當涂一線先后投入的兵力已經是超過十萬,而被擊斃擊傷,失蹤加起來,已經損失至少超過兩萬人。
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兩江第七師的全軍覆滅就是讓皖軍直接損失將近一萬五千人。
隨后在金陵戰役里又是損失了七八千人,如此才造成了超過兩萬人的損失。
奉軍自己也好不到那里去,第九師、第十四師都算得上是死傷慘重,這兩部加起來的損失就超過五千人了。
再加上其他部隊的損失,奉軍的總損失也是將近萬人的。
只是奉軍教育部對前線部隊一直保持了高強度的兵力補充,這能讓奉軍各部一直保持比較充足的兵員。
從這一點上來說,奉軍比皖軍要好太多。
奉軍由于教育部的存在,是可以統一招募,訓練,補充新兵的,前線將領根本就不用操心新兵的事。
然而皖軍那邊就不同了,皖軍和其他軍閥部隊一眼,依舊停留在北洋老常備軍的模式里,各部隊相當獨立,自己征兵,訓練,補充,人家段祺瑞根本就不管,也沒辦法管。
所以你會在江南地區看到很多皖軍的部隊在各地設立的征兵站,僅僅是在金陵里頭,林立的各部隊征兵站就超過了十幾個,這些大多分屬不同的皖軍部隊。
新兵的不統一,也就導致了皖軍各部隊在打仗的時候,能不能夠得到補充全靠自己,而且更殘酷的是,他們往往得不到合格兵員上的補充,只能是就地強行征召壯丁,民夫。
這就導致戰爭期間,甭管多強的部隊,一旦遭受兵力上的損失后都很難恢復過來。
就算是第四師這種段祺瑞的嫡系部隊都難以避免,他們要想恢復補充的話只能是在戰后,而沒有辦法和奉軍一樣,戰斗剛損失了兵力呢,這第二天教育部就把新兵給送到了眼前,前線將領完全不用操心。
而這也就造成了一個更有意思的狀況,奉軍將領打起仗來往往比皖軍的將領更加不珍惜士兵的性命。
為什么?因為奉軍將領只需要考慮怎么打贏就行了,士兵死了后頭第二天就給你補充上了。而皖軍將領一般都比較注重傷亡,因為麾下的士兵可都是他們自己招募訓練的啊,死一個他們就得心痛一下,而且死的多了還會有變成光頭司令的危險。
“既然第十四師那邊的進攻遭到了頑抗,那么就先緩一緩,等第三師到位后,再適當的發起一定攻勢,不過能不能拿下金陵,還是要看第一混成旅能不能成功迂回到金陵東面去,只要能夠占據金陵東部,就能夠掐斷皖軍在金陵和鎮江等方向的聯系,屆時金陵之敵就算是完全落入了我們的包圍圈,而段祺瑞要不想被困在金陵的話,他就只能撤退,而他只要一撤,那么我們的江南戰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孟恩遠說道后,把目光投向了林永權:“林師長,你第九師要及時跟上第一混成旅的步伐,保障第一混成旅的側翼安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