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北洋梟雄》
第(1/3)頁
曾幾何時,王士珍也是風光過的,當初他從直隸一路南下,相繼拿下河南和鄂北地區,正要一鼓作氣拿下武昌,繼而把整個湖北收入囊中的時候,卻是遭到了張之洞的頑強抵抗,后續就是形成了僵持局面。
1907年夏天的時候,隨著奉軍擊敗直軍后南下河南,王士珍派遣北上抵抗奉軍的部隊又是連續遭遇慘敗,最后被迫退守武勝關,這個時候張之洞也是對他發難,匯集了十幾萬大軍對他發起了反攻,一度讓他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危險境地,為了避免覆滅的命運,為了能夠繼續站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他被迫選擇了向趙東云屈服。
繼吳鳳嶺之后,正式宣布承認趙東云繼任大總統的合法性,并宣布效忠中央政府,從而換來了奉軍的撤軍以及后續的軍械物資上的支援,得到了奉軍的支援后,王士珍才算是擋住了張之洞的進攻,并在隨后數月內相繼在漢陽等地發動反攻,最后成功收復了長江以北的鄂北地區,把南方聯邦軍隊給趕回了長江。
在去年的下半年,國內諸人的目光雖然大多都緊盯著奉皖兩軍的江北大戰,但實際上那個時候整個中國范圍內都是爆發了多場戰事,吳鳳嶺和趙爾巽在陜西進行持續數月的戰爭,而王士珍和張之洞也是湖北連續打了好幾個月,當初在福建、廣東方向皖軍也是和錫良、端方等人率領的南方聯軍進行作戰。
只不過那個時候全國人的,包括吳鳳嶺和王士珍等人的目光都是緊緊的盯著奉皖兩軍的江北大戰,以至于普通人對國內其他地方爆發的戰爭關注極少。
去年的王士珍為了重新奪回江北,損失可不唯不慘重,損兵折將高達兩萬余,損失的槍支同樣高達萬余支,如果單純從軍費角度來說,去年下半年王士珍和張之洞打的一系列戰斗中,花費的軍費超過千萬之巨。
正是這一場戰爭,讓王士珍徹底的傷經動骨,早先從直隸、河南等地搜刮的錢財基本都被消耗一空,后續為了重建部隊,支付征兵、購買軍械的費用,王士珍又是不得不加大了對鄂北地區的搜刮力度,這一度讓當地民眾對王士珍怨氣極大。
然而這也無法挽回他在去年下半年戰爭里的損失,這從王士珍到現在都沒能恢復到去年頂峰時期的六萬多兵力就可以看得出來。
手里比吳鳳嶺還缺錢的王士珍為了征募兵員和購買軍械,可謂是湊白了頭發。
為了征募兵員,他甚至試過了學列強國家玩所謂的義務兵制度,結果自然是悲劇的,在這年頭里你要玩義務兵制度,這不扯淡嗎,沒有白花花的銀元放在士兵的眼前,甭想他們給你扛槍賣命。
最后他還是被迫采用降低薪資的方法來縮減人員薪資的開銷,不過怎么說呢,一分錢一分貨,你給的薪資低了,這招募來的兵員素質自然也就相應的降低了,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這個年代的軍閥混戰時期。
在軍械和彈藥上,他也是走上了吳鳳嶺的老路,開始大規模采購蘇系提供的軍火,原因很簡單,并不是他買不到外國軍火,而是因為蘇系賣給他的軍火更便宜。
價錢便宜,這已經足夠了!
然而蘇系提供給他的軍火在去年的時候還好一些,當初他和趙東云剛達成表面上的聯盟協議,公開效忠共和政府,再加上那個時候趙東云也需要他把張之洞的北伐攻勢給攔下來,所以蘇系那個時候對王士珍的軍火供應雖然也緊張,但是也足以讓王士珍連續發動數場反攻并重新奪回了漢陽等地區了。
然而自從王士珍拿下那樣,重新掌控長江以北的鄂北地區后,趙東云立馬就是縮減了對鄂軍的軍械供應,其中的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趙東云并不希望王士珍能夠一鼓作氣打過長江去,所以立馬就是在后勤上斷掉了王士珍鄂軍繼續渡江進攻的可能性。
當初的王士珍被這事給氣的要死,他要不容易在江北殲滅了好幾萬的張之洞部隊,士氣高昂正要一舉渡江拿下武昌,徹底奠定湖北局勢的時候,趙東云就是斷掉了對他的后勤補給,這如何能夠讓他不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