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1909年財政-《北洋梟雄》
第(1/3)頁
趙東云雖然自詡心狠手辣,臉皮也夠厚,也不怎么在乎后人怎么評價他,但是既然能夠用更平和和容易的手段統一國內,獲得最高的權力,他為什么還要去搞這種讓自己背負千古罵名的事呢?
趙東云為了拉攏工商界,那么就得繼續扶持工商業,而這不僅僅能夠拉攏工商界的效忠,更能夠給蘇系帶來豐厚的財政收入。
收工商稅可比收個農業稅多多了,目前來說,蘇系財政的財政收入里,農業稅雖然也重要,但是和以往封建時代全部依賴農業稅收不同,到清末時期,實際上工商稅收已經是占據了大頭,農業稅下降到了第二大稅源。
1909年的蘇系財政預算里,中央國稅收入預計會達到三點八億圓,然而其中的農業稅只占據了其中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工商行業的營業稅、增值稅等加起來占據了百分之五十五左右,鹽稅占據了大約百分十五,其他雜稅占據了剩余的百分之五。
從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工商業提供的稅收已經成為了當代中國最為主要的稅收。
而上述預計的三點八億稅收里,按照地方來劃分的話,奉天一省就貢獻了超過六千萬的稅收,超越江蘇成為國內第一大賦稅省份,奉天的財政收入在短短幾年里從千萬規模增加到六千萬之巨,這和趙東云對奉天的大力開發是分不開的,持續不斷的向奉天移民,開發荒地種植大米,大豆等作物,農業稅增加的同時,更加刺激了奉天的大豆加工業發展,大豆產業、紡織產業給奉天帶來了大量的稅收。
奉天過來就是傳統的經濟強省江蘇了,雖然江蘇歷盡了兩年的戰爭破壞,但是不管是段祺瑞還是趙東云,他們在打下江南地區的時候都是會盡量避免破壞當地的經濟體系,所以盡管這兩年江蘇的情況不太好,但是歷盡大半年的恢復后,財政部方面預測今年江蘇的財政收入會恢復到往年的水平,有望達到五千萬圓的財政收入。
還有就是廣東了,廣東的情況和江蘇比較類似,同樣受到了戰爭的影響,導致經濟發展陷入停頓,財政部方面預測蘇系接管廣東后再進行一系列的財政整頓,有望從廣東收起來將近五千萬圓的稅收。
再過來就是唐山行政公署、直隸、浙江這三個地區了,唐山行政公署由于唐山工業區的存在,已經發展為國內最為龐大的重工業基地,所以雖然該地貢獻的鹽稅、農業稅都不多,轄區內人口也不多,但是架不住人家工業發展的好啊,財政部預測1909年唐山行政公署有望為中央提供三千萬圓的國稅收入,其中單單是灤州這一個縣級市,就提供了其中至少以前五百萬的國稅收入。
直隸這幾年也是發展了一定的工商業,尤其是以紡織和其他輕工產業,再加上直隸還有著天津、京師這等大城市拉動,而且邊上的的唐山工業區對附近直隸地區的經濟拉動也比較強悍,所以直隸雖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成規模產業,但是貢獻的稅收水平并不差,財政部預測1909年能夠從該省收得至少三千萬以上的國稅收入。
浙江方面由于存在浙北這個傳統的農業富裕地區,在加上奉軍拿下浙北時間比較早,經過大半年的恢復后,整個浙江方面也能夠提供大約兩千多萬的國稅收入。
其他的福建、江西、河南、山東、安徽在當代中國都算得上是經濟落后的省份,每省能夠提供大約千萬到兩千萬之間的稅收。
上述稅收加起來,財政部給出預測是三點八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蘇系財政部統計的只是國稅,并不包括地稅!
蘇系整頓財政體統后,財政部雖然說是統一征收稅收,但是也不可能把所有錢都充實到國庫,你還得給每一級的地方政府留下一定比例的稅收,這些地方稅收簡稱地稅。這些錢雖然你也可以算進國家的整體財政收入里頭,但是對于蘇系財政而言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因為那些地方稅收怎么花輪不到財政部管,歸屬每級地方政府管理。
還是用最典型的灤州市為例,該市預測在1909年會給國庫上繳一千五百萬的國稅外,還有大約五百萬的地方稅收,這可是五百萬啊,如果是放在其他軍閥眼中,這肯定是拿出來擴軍購買軍火了,但是按照蘇系的稅務體制,這五百萬圓除了一部分上繳省財政外,其中的大部分都會有灤州縣地方政府自行留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