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78章 風云變幻-《最佳娛樂時代》


    第(1/3)頁

    文化的隔閡真實存在,即便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依然如此,對于東方的觀眾,說起耶穌的話,很多人的印象恐怕只有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達芬奇的名畫《最后的晚餐》讓世人知道了耶穌在蒙難前如何坦然面對這場必然的死亡,身處光明中的耶穌手持酒杯和薄餅,對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談;而躲在黑暗處的猶大則是一臉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擁抱將會讓面前這位睿智的賢者陷入死亡的漩渦……

    這片子展現的就是耶穌受難前十二個小時受到的折磨和酷刑。

    影片是《圣經》中一段情節的藝術化再現,但事實上梅爾-吉布森將其拍成了一部動作片,影片中的刑罰場面讓人震撼,耶穌的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看過之后叫人無法忘記。

    梅爾-吉布森賦予影片一種卡拉瓦喬式的巴洛克風格,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突出一種逼真的攝影效果。

    這使影片看起來更為暴力,更為陰暗。

    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內容是在夜間或在封閉的室內拍攝的,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更能體現出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激烈沖突。

    人物的服裝色調以棕色、黑色和淺褐色為主,在配合場景總體色調的同時,這種色彩也能夠更好的詮釋人物的內心和性格。

    任何宗教題材的片子,都容易引起爭議,何況是梅爾-吉布森執導拍攝的電影。

    當年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基督最后的誘惑》可以說是犯了眾怒,最后虧了血本。

    為了不重蹈覆轍,羅南在使館影業買斷《耶穌受難記》的版權之后,特意找到宗教界的權威人士審定了本片,確定并沒有違反教義并且是忠實于圣經之后才把它放進影院。

    即便如此,也引發了如同潮水一般的抗議。

    在看過影片之后,對于羅南這樣的人來說,影片留下的印象就是血腥。

    梅爾-吉布森在宣傳中說過:“我就是要盡量的表現殘酷,超出人們忍耐的極限。這樣才能讓觀眾們真正體會耶穌為了救贖人類,給人類打開永生之門付出了多大的犧牲。”

    《耶穌受難記》正式上映,將本就熱度極高的爭論,引得更加火爆。

    無論是影片畫面上所展示出來的血淋淋的殘酷,還是涉及到的種族、宗教問題,都引發出兩極化的爭論。

    血腥,殘酷。

    這幾乎是所有人在看完《耶穌受難記》之后的第一反應,這是一種來自感官的直接體驗,不用理性分析也可以得出結果,所以最為真實。

    畢竟影片全長120多分鐘,其中大概有100分鐘的時間,耶穌都在忍受著恐怖的刑罰。

    批評這部電影的人說它血腥,認為導演梅爾-吉布森在惡意的挑釁觀眾,他只是為了想讓觀眾受不了。

    但影片題材的敏感與畫面中的暴力都未能阻擋住影迷掏錢買票進電影院。

    電影市場總是這么有趣,越有爭議的電影,往往越能吸引觀眾。

    好電影不如爭論大的電影有市場,已經快成為普遍現象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