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馬修站在一副巨大的“黑珍珠號”布景前,周圍聚集了足有十多名記者,從這些記者胸前的吊牌上不難發現,他們涵蓋了報紙、雜志、電視臺和互聯網等媒體平臺。 這些記者事先都與迪士尼方面有過溝通,秩序方面不存在問題,來自《好萊塢報道者》的一位記者率先問道,“馬修,你進入好萊塢之前,從事過建筑工和司機都多種職業,是什么讓你選擇了當演員?” 馬修想了一下,給了個模式化的答案,“如果我是演員的話,就可以變成任何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的經歷,我對這種機會和前景感到很期待。” 他笑了笑,又說道,“也許是因為我太優柔寡斷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成為司機還是建筑工人還是別的什么。我在看電視、電影和戲劇時經常想,如果我是演員的話就可以想當誰當誰,這可能就是我的演員情結。我并不想逃避,也不想躲藏。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自信,對未來的生活很樂觀。” 另一名女記者問道,“表演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馬修想都沒有想,回答道,“對現在的我來說,表演就是我的生活!” 隨后記者的提問有些尖銳,“你為什么選擇《加勒比海盜》這樣一部影片?你難道不知道海盜電影已經沒落了嗎?” “從小我就喜歡海盜電影,”馬修又開始了胡扯,不過是按照劇組的宣傳設定胡扯,“《黑海盜》、《船長血》和《金銀島》都是我喜歡的電影,時至今日這些海盜片的魅力一如往昔,我們拍攝的也不是一部傳統的海盜電影,相信《加勒比海盜:黑珍珠號的詛咒》會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口味。” 這都是劇組在宣傳推廣中設定好的口徑,馬修當然會遵守,繼續說道,“編劇特德-艾里奧特和特里-羅西奧在影片故事中融入了引人入勝的超自然元素,而且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兩人在片場自始至終全程陪同。” 像是這種故意放出去吸引影迷的噱頭,任何劇組都運用的極其熟練,馬修又說道,“其實早在完成1992年的《阿拉丁》之后,艾里奧特和羅西奧就想創作一部海盜片劇本,但當時沒有電影公司對這個想法感興趣,兩人的構思由此醞釀了整整10年。” 如果說之前的話還有點依據,這種什么影片醞釀和籌劃了十年的話,就是純粹為了制造噱頭胡說八道了。 嗯……十年前,兩位編劇想著可以寫個海盜劇本,然后什么都沒有做,十年后,一部由他們編劇的海盜電影誕生了,于是醞釀了十年。 來到這里的幾年里,馬修也算是發現了,幾乎所有的好萊塢大片,在宣傳營銷中,都會宣揚影片籌劃了多少年,這當然都是糊弄鬼的話。 為什么要這么說?因為媒體和觀眾就吃這一套。 好萊塢有完整的市場運作體系,宣傳營銷推廣就像好萊塢的電影制作流水線一樣,有著大量行之有效的模板。 比如制定的尚未實行的馬修和凱拉-奈特莉的假戀情,好萊塢一部電影的男女主角傳緋聞幾乎是必然存在的,大量的情侶也由此制造產生,像戀愛這種存在,在好萊塢有時同樣會被當做生意來處理。 什么時候戀情曝光、什么時候公開接吻、什么時候同居、什么時候訂婚、什么時候分手,都有先例可以參照。 甚至,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來場假婚姻也不是沒有可能。 圈內到現在還在流傳,已經離婚的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就是被人操縱的婚姻的典型。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樣,估計只有他們和他們的經紀人,以及山達基教最清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