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于影評人來說,烏維-鮑爾無疑是他們展示才華極盡諷刺的目標,有時候他們對于他的喜愛甚至超過了厭惡。” 比賽全部結束的時候,伊蓮娜-波雅爾對馬修說道,“每當烏維-鮑爾又出新片時,影評人們就有賣弄刻薄的機會了?!? 馬修點了點頭,說道,“很有道理?!? 伊蓮娜-波雅爾聳了聳肩,又說道,“但對于游戲愛好者,烏維-鮑爾簡直就是他們的噩夢,是一個將知名游戲改編為無聊電影并讓廣大游戲迷恨之入骨的人。實際上,烏維-鮑爾還被很多游戲玩家送了個游戲電影終結者的外號?!? 馬修不禁搖頭笑了起來,這場鬧劇般的比賽已然落下大幕,被影評人“欺壓”已久的烏維-鮑爾終于有機會發泄怒火,一吐心中的惡氣。 這一事件,必然在電影圈和媒體上面引發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如此出氣方式恐怕并不適合所有的電影導演們——畢竟烏維-鮑爾曾有過10年的業余拳擊經驗。 如果有人問馬修的意見,他一定會說:想拍爛片還想學烏維-鮑爾?先去練拳擊吧! 當然,烏維-鮑爾并不是一名好萊塢的導演,這種方式也不合適好萊塢的電影導演們。 影評人和好萊塢之間并非只有戰爭,兩者之間的潛規則同樣是好萊塢游戲的一部分,只是相對于有些地區的電影公司明目張膽的找影評人當槍手,北美影評人與好萊塢的利益交換更加隱晦。 事實上,影評人早已與好萊塢形成了某種共生關系,尤其是那些針對好萊塢大片的惡評,看上去是諷刺了好萊塢,實際上無形中完成了對影片最好的宣傳,而影評人和所在的媒體也彰顯了存在感。 最好的例子就是邁克爾-貝。 這些年北美影評人嘲笑他影片的毒舌足可以編成書出版,這種評論一直延續到現在,但無論影評人怎么吐槽、揶揄、攻擊、挖苦他是爆炸貝,也無法阻止他導演的電影大部分在全世界熱賣。 一切或許正如《奧蘭多前哨報》評論《世界末日》的評論所說,“這是今夏最差電影嗎?有可能。每個人都會去看嗎?更可能。” 對于北美影評人來說,同樣需要借助好萊塢的力量延續自身的影響力,只是這種借力不僅僅是直接的利益輸送,還有更隱秘的影響力。 比如紐約影評人協會獎一直吹捧自己的頒獎對象對奧斯卡的指向作用,如自該協會成立以來,接近一半協會獎最佳電影繼續贏得了奧斯卡的肯定;但他們又試圖證明自己比奧斯卡的更高級的品味。 從本質上來說,好萊塢與影評人永遠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關系。 失去了影評人的好萊塢,就像失去了搖旗吶喊的啦啦隊,而失去了好萊塢,影評人又該去評論什么呢?所以永遠保持開火狀態,又永遠不會真正消滅對方,這才是好萊塢和影評人之間最大的潛規則。 或許用一句話來形容影評人與好萊塢之間的關系更為恰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買******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結束,購票入場的觀眾相當不滿,加上不少人想要看烏維-鮑爾挨揍,體育館內響起一片噓聲。 馬修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都準備退場,臨走之前,馬修忽然想到一件事,問道,“萊奧,這個月二十五號有時間嗎?” 別看剛剛兩人有說有笑,還完全站在同一陣線上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意識到馬修問的可能是工作上的事情,卻只是看著他,并沒有開口的意思。 馬修只好說道,“這個月二十五號,我的兩個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我打算舉辦一個慈善晚宴,想要邀請你參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