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的拍攝,馬修只有上午的戲份,拍攝完成之后,去往伯班克天使經(jīng)紀公司的時候,特意讓布朗-威廉姆斯在路過的一家書店停了一會,讓一名保鏢進書店,看看有沒有《饑餓游戲》的在賣。 昨晚看到的郵件,是貝拉-安德森收集的最新的《紐約時報》讀書推薦,自從去年拿下《暮光之城》系列的版權(quán)開始,他的助理團隊一直有專人在盯著這方面。 馬修沒法跟貝拉-安德森具體說關(guān)注哪部,所以干脆讓她將每期的推薦和暢銷書排行榜副刊都及時傳到他這邊。 終于,他等到了《饑餓游戲》的出現(xiàn)。 “Boss……” 一名保鏢拉開車門,將一本不算厚的遞給了馬修,“你看是這一本嗎?” 馬修接過,低頭看了一眼,封面是一個燃燒的金色指環(huán),指環(huán)當(dāng)中有一只插著箭矢的小鳥,下面有兩行字母,分別是書名《饑餓游戲》和作者蘇珊-柯林斯。 “應(yīng)該沒錯。”馬修朝保鏢擺了擺手,等他上了副駕駛,又對駕車的布朗-威廉姆斯說道,“走吧。” 汽車發(fā)動,駛上了通往伯班克的高速公路。 到伯班克需要一些時間,趁著在車上沒事,馬修翻開快速瀏覽了起來。 “我睡醒的時候,床的另外半邊冷冰冰的。我伸出手想試探一下波麗姆留在被子里的余溫,結(jié)果只摸到了粗糙的帆布被單,她準是又做了噩夢,爬到媽媽被窩里去了。嗯,準沒錯。今天是收獲節(jié)。” “我用胳膊支起身子,屋子里挺亮,正好看得見他們……” 出乎馬修的預(yù)料,是以女主角凱特尼斯的第一人稱和第一視角來描述的。 雖然讀著有些別扭,他還是繼續(xù)看了下去,畢竟這不是興趣愛好,而是關(guān)系到未來的投資收益。 馬修翻看了不過二十來頁,就完全確定這是大表姐曾經(jīng)主演的那部電影,盡管在太平洋對岸的時候,他只是拖著看了一下第一部影片,不過類似大逃殺的設(shè)定還是有印象的。 他翻看的速度非常快,汽車抵達伯班克之前,大致就將這本書翻了一遍。 用電影圈流行的話來說,這是一部典型的青春偶像反烏托邦。 在未來的北美洲,帕納姆國建立在一片廢墟之上,它的中心凱匹特位于十二個區(qū)的中央。 每年,十二個區(qū)都被迫向凱匹特送去年齡在12歲至18歲的少男少女各一名作為“貢品”,參加“饑餓游戲”。這是一項殘酷而可怕的生與死的競賽,所有的貢品必須戰(zhàn)斗到死,最后的幸存者就是勝者。 競技場是經(jīng)過人工布置的森林、荒原,競賽中,獵殺、追蹤、饑餓、偽裝、智斗等生死存亡的場面,都被電視現(xiàn)場直播到全國,每個人都必須觀看,而且要當(dāng)成節(jié)日一樣慶祝。對于凱匹特,這是年度盛會,是一場游戲;對于其他十二區(qū),則是羞辱和折磨。 生存是16歲的凱特尼斯的本能,她依靠在十二區(qū)圍欄外偷獵、采集野果勉強養(yǎng)活媽媽、妹妹和自己。當(dāng)凱特尼斯代替抽中“生死簽”的妹妹參加饑餓游戲時,她明白這對她意味著死亡,如果她想生存,她必須在人性與生存、死亡與愛情之間做出選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