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各項惠民政策-《重生之吳霸春秋》
第(2/3)頁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還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后果將不堪設想。”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現在除了對國人的生死,我大吳都照料到位了。”
“不,可以說,國人的生老病死,已經全部照料到位了。”
“生者有鼓勵生育政策,死者有國家安排去處。”
“這人都不必為生老病死發愁,豈能還有斗志?”
“沒有斗志,就沒有上進心,沒有上進心,一個人就廢了。”
頓了一下,鄧析又道:“如果如寧王你所言,在大吳實行這種全民免費醫療,恐怕不止是一個人廢了,而是我吳人幾乎都廢了!”
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決定了他們的意見也會不同。
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鄧析待人是較為嚴苛的。
鄧析認為,治國之策,首先在于“弱民”。
什么是弱民?
弱民就是讓黎庶勉強維持在一個溫飽水平,既不會餓死,也不能發家致富。
而這,顯然是不符合大吳的發展需求的。
所以慶忌治下的吳國、大吳一直使用的是道家治國,法家、儒家為輔。
不過慶忌也不得不承認,鄧析這樣的法家名士的主張,不無道理。
人只有在逆境中,才會爆發出非凡的斗志,或是直接“死”掉。
這大概就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了。
“鄧大人,你所說的,根本是一派胡言!”
還不等吳鴻說話,戶部尚書曾參就站了出來,沖著鄧析反駁道:“別的不說,我且問你,在我大吳是正常人多,還是病人多?”
“自然是正常人多。”
“那鄧大人怎敢說一旦全民免費醫療,我吳人幾乎都廢了?這不是謬論嗎?”
“這……”
鄧析一時間,也找不出更犀利的話語去反駁曾參。
誰敢保證自己不會生病?
誰敢說自己沒有生過病?
而在這個時代,隨便一個感冒發燒,都可能要了人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