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過很快韓伯期又愣住了,因為真的有新詞了。 在第二部分的第一段過后,戴泉再次開口吟唱: “羲之流觴筆抒懷” “瑯琊太守傴僂來” “關公壯行斬華雄” “悟空借膽鬧天宮” 韓伯期無奈,但是看著周圍其他人關注的目光,他又開始解釋了起來。 “第一句是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 “第二句是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先生曾任瑯琊太守。” “至于第三句、第四句,不用我再解釋了吧。” 觀眾們當然不用韓伯期解釋后兩句,《三國演義》和《西游記》誰沒有看過?! 而后,隨著歌曲再次進入副歌,韓伯期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氣。 這下就真的是第一段重復了。 按照韓伯期作為音樂人的經驗,王榭應該不會再搞花活了。 不過直到戴泉收聲后,韓伯期還是最后開口點評了起來: “好一首《大氿歌》,完全將大華酒文化在歌曲中揮灑了出來,連未飲過酒的人都似乎感受到了酒的韻味。” “對于大華人來說,酒不止是一種飲品,更是詩意,是一種精神氣質。而王榭就把這一種精神氣質相當完整地傳送給了每一個聽眾。” 對于韓伯期的點評,觀眾們也都十分認同。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看看有沒有人后悔年輕時沒好好學古詩詞和文言文。” “十年江湖事說與山鬼聽。” “不行了,我現在就要去小酌一杯。” “歌雖好聽,但是不要貪杯哦~” “……” 一首《大氿歌》,讓王榭獲得了贊譽,讓音樂人們獲得了新的靈感,讓觀眾們獲得了酒文化的洗禮。 唯有作為演唱者的戴泉,真正的成為了工具人。 不過想必等觀眾們將來重新回味起這首歌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戴泉其實也醉倒在了《大氿歌》的醇厚里。 這是音樂人的醉,醉后淺吟低唱,不失風骨。 文學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