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然后同樣裂紋越來越多,最后隨著燈光閃爍了幾下,射燈直接滅了,一排射燈里有70%左右都是這樣滅了的。 最后視頻里剪輯的是個別包廂門上的玻璃,同上面的視頻主角一樣,同樣在柳沁兒的吟唱中,慢慢的布滿了裂紋。 然后這些玻璃也在大家的注視中,“碰”的一聲碎了一地。 到這里,這個簡短的視頻就結束了。 這條視頻下,網友們的評論也在飛速的增長: “???” “這玻璃?是柳沁兒唱碎的?” “這也太夸張了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海豚音?” “竟然還有人能唱碎玻璃?” “Orz,給大佬跪了!” “……” 當然也有不少科普黨在科普: “海豚音(whistleregister),哨音點綴叫法,是一種從聲帶與喉管之間的極小縫隙吹出強大的氣息而發出的極高的發聲方式,是一種花色趣味的高音唱法;它是至今為止人類發聲頻率的上限。” “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固有頻率,當外界震動與其固有頻率接近或相等時物體就會發生共振,也就可能被震碎,這就是共振原理。” “有些特殊的女高音,就比如海豚音,其聲帶頻率可以達到和玻璃頻率很相近的程度,從而振碎玻璃,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 “其實還是靠的共振,我們做實驗的時候就有人用聲音弄碎過,【視頻】。” “……” 可惜這些科普對于很多觀眾來說并沒有什么用。 “懂了,可是有其他歌手唱碎過嗎?” “視頻里能說明什么?那是找到頻率后震碎,這種無差別震碎你怎么解釋?” “我實驗的時候也行,但是我唱歌的時候不行,因為音頻根本不一樣。” “一句話,柳天后無敵!” “呵呵,已閱,但是并不妨礙我跪的姿勢更標準了。” “……” 當然還有些樂子人在其中出沒。 “所以,這些柳沁兒唱碎的東西,她要不要賠償?” 文學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