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不得好死-《北齊怪談》
第(1/3)頁
“劉縣丞!”
劉桃子剛剛走到了這郡丞府的門口,大門便隨即大開,一個男人大笑著走了出來。
眾人下了馬,那男人一把抓住了劉桃子的手,上下打量著,“劉君倒是比我所想的要年輕許多,當(dāng)真是后生可畏啊!”
這人相貌堂堂,舉止坦蕩,大開大合,李駿跟在他的身后,行禮拜見了劉桃子,介紹道:“劉公,這位便是趙郡丞,這郡內(nèi)大小事,都經(jīng)由趙公之手。”
劉桃子正要行禮拜見,趙郡丞卻抓著他,“不必多禮!且與我來!”
他熱情的帶著劉桃子走進(jìn)了院里,他在縣里有單獨的宅院,只是他的宅院并不奢華,看起來普普通通,只是占地比較大,內(nèi)飾卻很一般。
“劉公,我這宅院頗為簡陋,你可勿要嫌棄,勿要嫌棄啊!”
“阿弘!你去催促下后廚,別節(jié)省了,多弄些吃的,我看劉君體大身寬,真壯士,能食!”
他一路叫嚷著,將桃子到了會客的廳堂里。
趙郡丞坐在了上位,桃子坐在了他的身邊,至于其他那些小吏,他們只能站在門外,是沒有資格進(jìn)來的。
兩人坐下來后,趙郡丞再次打量著桃子。
“劉君實在年輕,這般年紀(jì),就能直接由廟堂破格提拔,看來劉君也是高門出身啊?”
“并非高門,獵戶出身。”
“唔,原來如此,劉君少我?guī)讱q,我便以弟稱,如何?”
趙郡丞也不等劉桃子應(yīng)答,便開口說道:“劉賢弟啊,你來的正是時候。”
他拍著額頭,“你可不知道我雖在縣里,卻要操心各縣,而黎陽令,你應(yīng)該見過他了吧?”
“見過。”
“按理來說,我也不該當(dāng)著你的面,去說你上官的壞話,只是吧,這位石縣令,著實荒唐!”
“這縣衙諸事,他是一點不在意,或是覺得廟堂只讓他做了個中縣令,心中不滿,郡內(nèi)三縣,就黎陽最是不堪!”
趙郡丞吃了一口苦酒,眼里滿是悲憤。
“這黎陽乃產(chǎn)糧大縣,從天保初年開始,就不曾有過貢糧交不足的情況!自從石縣令赴任之后,已是兩年如此了!”
“糧庫空空如也,若不是郡衙救濟,就是縣兵都得被餓死。”
趙郡丞如此抱怨了許多,在這期間,飯菜也早已齊全,東西不多,卻很豐盛,皆是牛羊肉,散發(fā)著騰騰熱氣。
趙郡丞吃了口肉,語氣稍微舒緩了些,“如今賢弟前來,我就再也不擔(dān)心了。”
“這位石縣令的罪證,郡里已經(jīng)上奏給廟堂了。”
“不出三個月,只怕他就得離開這黎陽的事情,還是得賢弟多操心啊。”
趙郡丞抬頭看向了門外,當(dāng)即有人走了進(jìn)來,他手里拿著包裹,將包裹放在了劉桃子的面前。
趙郡丞笑著說道:“賢弟,你遠(yuǎn)道而來,我為人清廉,也沒什么好送伱的,這是房契,我在城南為你準(zhǔn)備了三座大府,還有些地契,你是九品,按理來說,該授官田百畝,我私下里給你多加了四百畝”
“另外啊,這府內(nèi)的奴仆,婢女,我也都給你安排好了。”
他說著,又趕忙盯著桃子的臉,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些什么神色來。
只是,桃子依舊是那副‘嘴臉’,眼神沉穩(wěn)如水,沒有欣喜,也沒有憤怒,趙郡丞沉默了許久,方才又補充道:“只是我看賢弟親切,方才如此”
氣氛還是有些壓抑,趙郡丞一直都在說話,而桃子卻幾乎沒有什么反應(yīng)。
趙郡丞混跡官場多年,還是頭次遇到這樣的人。
這讓他愈發(fā)的忌憚,這廝莫不是大有來頭?
就在趙郡丞浮想聯(lián)翩的時候,桃子終于開了口,“城南都是和尚們的地盤?”
趙郡丞一愣,方才笑著說道:“啊,也不全是,崇光寺是縣內(nèi)大寺,里頭有諸多名僧,都是受人景仰的,賢弟有所不知,我們家太守,是最信佛的。”
“他一心向佛,勸人從善,最好佛事,與寺內(nèi)諸多高僧也很是親近。”
“賢弟信佛嗎?”
趙郡丞問了一句,忽又拍了下額頭,“險些忘了賢弟的名,賢弟信道。”
“便是不信也無礙,只是勿要得罪,這崇光寺,是真有法力的,這些年里啊.唉,反正賢弟以后就知道了。”
“來,別只是聊,多吃些,勿要浪費了。”
劉桃子也埋頭開始吃飯,他越吃越多,一塊塊肉被他吞下,骨頭被啃得干干凈凈,趙郡丞坐在上位,手里拿著茶,驚愕的看著劉桃子吃飯,一動不動。
直到桃子將案上所有的食物都吃的干凈,擦了擦嘴角,看向趙郡丞,趙郡丞這才驚醒。
他眼里猶帶著一絲懼意,“賢弟好胃口!當(dāng)真壯士!”
劉桃子拿起了那包裹,朝著郡丞行禮,隨即離開了這里,趙郡丞一路將他送到了門口,直到劉桃子的身影消失不見,他還是站在原地,嘖嘖稱奇。
李駿不知從哪里鉆出來,站在趙郡丞的身邊,“趙公,可是談妥了?”
“不知道。”
“嗯??”
“你還真不曾說錯,此人頗為怪異啊,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人,一言不發(fā),竟只是詢問了僧人的事情還有,他將我準(zhǔn)備的飯菜全部都吃掉了,三人份的肉食啊.這是頭大蟲。”
李駿諂媚的笑著,“在黎陽郡,便是真大蟲,遇到您也得趴下來求饒何況是只假大蟲呢?”
趙郡丞沒有理會他,只是呆呆的看著劉桃子離開的方向。
“但愿此人明是非,勿要成為我們的敵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