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孤立無援-《北齊怪談》
第(2/3)頁
有傳聞?wù)f:陛下派人扼殺了濟南王,又有傳聞?wù)f:陛下重病纏身,還有傳聞?wù)f:陛下瘋了。
高湛被囚禁的時候,他的官爵也不曾被罷免,在出去之后,他的聲勢變得更大。
不知陛下是不是真的病了,可太后好像是真的病了。
鄴城完全落在了長廣王的手里,眾人都懷疑他是否在以太后的名義下達詔令。
情況復(fù)雜到了極點。
斛律家又是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在斛律光答應(yīng)皇帝將女兒許配給劉桃子的那一刻,他們家就無法脫身了。
斛律羨最是厭惡這樣的繁瑣事,逃到邊塞來,都躲不過去!
看著眉頭緊皺,一言不發(fā)的斛律羨,和士開笑著說道:“我知道您心里所擔(dān)憂的事情。”
“請您勿要擔(dān)心,當(dāng)初您兄長答應(yīng)陛下,是因為我家大王正在皇宮內(nèi)服侍太后,無法留心外頭的情況,我家大王是能理解的,他絕對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怪罪您兄長。”
“如今的情況又跟當(dāng)初不同了,想來落雕都督也會重新考量,知道該站在哪邊。”
斛律羨聽到這句話,當(dāng)即有些不悅。
“若是我兄長不支持你家大王,你又要如何?”
和士開意識到自己語氣不妥,急忙道了歉,他誠懇的說道:“這并非是我能議論的事情。”
“將軍,我此番前來,也不是為了落雕都督,而是為了您。”
“我?”
“將軍乃是聰慧之人,兄弟二人,自然各有抉擇,自古以來,便是如此,這樣粗淺的道理,將軍又如何不知呢?”
斛律羨撇了撇嘴,“這些事情,也用不著你來議論。”
“唯刺史公,那我便繼續(xù)我的差事了,只是,有一件事,不知刺史能否相助一二.”
看著扭扭捏捏的和士開,斛律羨不悅的問道:“是什么事?”
“大王派我前往劉將軍那邊.劉將軍與我,過去有過些誤會。”
“我知道劉將軍為人急躁,生怕再出什么亂事,不知刺史公是否能派個人,護送我前往呢?”
斛律羨指著和士開大笑,“都說你這個人膽大如虎,今日怎么被劉桃子嚇成了這般模樣?!”
和士開可憐巴巴的扣手,“遇到您和劉將軍這樣的虎將,誰能不懼呢?我實在是不敢單獨前往,我知道您與劉將軍親近,只要您派一個人跟我前往,我便安心了請將軍憐憫!!”
斛律羨揮了揮手,收起了書信,“好了,不必多說。”
“這樣吧,我就派個人跟你一同前往,記得要早些回來。”
“唯!!多謝刺史公!!”
和士開再三拜謝,隨后告別了斛律羨,前往供來往官吏們休息的別院,剛剛走進院落里,和士開臉上的竊喜和委屈一掃而空。
他不悅的冷笑著,低聲罵道:“蠢物。”
他看向了左右,“準備好禮物,我們?nèi)グ菀娔俏还L史。”
和士開只是休息了片刻,便再次出發(fā),前往拜見郭元貞。
郭元貞早已準備好了宴席,就等著他過來。
兩人見面,氣氛分外的融洽,兩人吃著酒,說起詩歌文賦,又談?wù)撈鹛煜麓髣荩f的不亦樂乎。
不知談了多久,氣氛最是濃烈的時候,和士開擦了擦眼淚。
“郭公,我家大王,實在是無顏面對你啊。”
“您妻兄的事情,大王著實無能為力!!”
郭元貞臉上的笑容一頓,吃了一口酒,沒有說話。
郭元貞的妻子,姓楊,是楊愔的親妹妹。
看著笑容凝固的郭元貞,和士開急忙說道:“我家大王乃是奉令而為,他本人對楊相是極為看重的。”
“他如今想起這件事來,都覺得懊惱啊.”
郭元貞搖了搖頭,“這件事,不必再提,陛下仁厚,赦免了我們這些人的罪行,沒有處置吾等,吾等感恩拜謝,絕不敢有怪罪的念頭。”
和士開忽說道:“當(dāng)下,陛下開始提拔許多士人,就是您,也是被他提拔的。”
“皆陛下之恩德。”
郭元貞回答道,和士開又說道:“可是這重發(fā)均田之事,大王卻覺得有些不妥當(dāng)。”
“陛下是寬厚,可就是太過寬厚了,那些諸侯王們隨意幾句話,就能蠱惑陛下做出許多錯事來。”
“鄴城附近三十里的土地都要收回廟堂,強行收回,分發(fā)給那些好吃懶做的下賤之人,這如何能成?”
郭元貞的嘴唇抖了抖,沒有接茬,
和士開拍了下腿,罵道:“不只是你們這些士人,就是晉陽那些老人,也是氣得很啊!”
“晉陽的地也給收了!”
“晉陽那些人的土地雖然沒你們多,但是在各地也有礦場,馬場等等,這都要收走,豈有天理啊?”
“我這次從鄴城出發(fā),前來邊塞,到達晉陽的時候,遇到幾個老人,您或許也知道,就是賀拔公他們,他們派人將我叫過去,專門詢問了這件事,他們吃了些酒,憤怒的與我說:彭城王執(zhí)掌政務(wù)后,才知道楊公的可貴!”
郭元貞也吃了口酒,“彭城王一心為公,天下皆知他的德操。”
和士開搖著頭,“彭城王貪圖虛名,武定六年,他出任為滄州刺史,竟因為麾下主簿吃了百姓家一只雞而將他治罪!”
“我家大王對我說:那主簿,可是個有名的能吏,行政極為出色,可高浟為了自己的名聲,為了一只雞,就罷免了他,在高浟的心里,能官也不如一只雞,如此能知,天下大事,在他心里業(yè)不如他的虛名!”
“后來他到定州當(dāng)刺史,不先去管州郡大事,卻去民間管什么偷牛偷菜的事情!這也是堂堂刺史該去做的事情嗎??”
“就是抓了幾個小毛賊,又能如何呢?只是讓他名聲大增,刺史本該讓一州興盛,而不是去抓毛賊!”
“天保四年,他出任侍中,竟暗中教唆那些百姓來為自己送行,險些將全城百姓都叫出來了,其中還有數(shù)百位老人,還是為了虛名,既耽誤一城百姓之事,何其虛偽!”
“他擔(dān)任清都尹的時候,不挑選有美名的高德之人,卻從那些小吏之中挑選官員,還對清都勛貴出手,鼓勵麾下多去揭發(fā)他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