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大儒教你發家致富-《北齊怪談》


    第(2/3)頁

    劉焯卻聽出了些不對,他好奇的問道:“都講了什么呢?”

    劉炫拿起了面前的酒盞,一飲而盡。

    而后,他的眼神變得格外明亮,他看向了周圍的眾人,神色一下就變得不同了。

    “我給他們講述了這些年里世道之所以混亂的原因。”

    “自后漢以來,經學走向了錯誤的方向。”

    “早年的經學,都是為了治世,從后漢之后,經學開始談鬼神,談占卜,談玄而又玄的東西,做學問的人不再著力去解決問題,只是一味去鉆研書籍里的道理,反復的琢磨,弄得越復雜越好,越高深莫測越好,一個字弄出幾十個意思來,就是與身邊的事情沒有任何的關系,更不能作為治國之所用。”

    “經學出現,是為了輔佐君王,治理天下,怎么治理呢?諸多圣賢書籍,皆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對不同的問題,皆給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是這數百年里,經學在做什么呢?”

    “高高在上,夸夸其談,不敢面對當下所遇到的問題,卻只能去辯論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跟釋教辯論,跟道教辯論,吾等怎么就淪落到跟鬼神之流辯論的地步了?”

    左右的眾人,目瞪口呆。

    唯獨劉焯,此刻陷入了沉思。

    劉炫繼續說道:“治經是為治天下,非其他,天下為實,經學為實,這次出來之后,我不準備再去考官了,我準備回自己的老家,著書教人,刪改這些年的書籍,批判那些空洞不實的東西,推崇那些真正有用的東西,再將這些有用的東西寫出來,教給更多的人,從而改變經學的風氣!”

    “北方的大儒,只知道談論鬼神,南邊的大儒,只知道寫女人詩....我非要改變這個局面!”

    劉炫所說的東西有些太大了,這些同齡的儒生們是似懂非懂,他們大概明白劉炫想要做什么,可又不知道他具體能怎么做,此刻只是呆滯,茫然。

    唯有劉焯,此刻打斷了故友。

    “你怎么能說這些年里的經學都是不實的呢?這百余年里,出現了那么多的經學大家,并非都是不實之徒,他們也曾提出過很多的治理辦法,可是,他們的主張都得不到重用,無人問津,最后落寞,反而是那些不實的東西,得到提拔,成為顯學,這怎么能怪在治經者的頭上呢?”

    “治經是為了治天下,但是治經若是沒有治天下的機會,那又如何?”

    劉炫即刻辯解:“我朝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完成大一統,就是因為實,當初的偽周虛授田,我們實授田,偽齊虛有法度,我們實有法度。”

    “當下朝中,上下皆是能臣,無有虛浮者,這不正是以經學治天下的機會嗎?”

    劉焯再次提出異議。

    “你以為這些年的經學不再涉及治理,空談鬼神,可縱觀以往,沒有經學是直接參與實事的,都是作為引證,作為引用,自秦漢之后,沒有聽說過直接用經學的內容來治天下的,你又如何能將經學的內容直接用于實?若是不能直接用,豈不是還是空物嗎?”

    “非也,經學在于心,經正則心正,所學的經學不只是能引用,還得恪守,這便是務實了,我所作所為皆是實.....”

    兩人的辯論漸漸開始上難度,兩人說到最后,兩邊的儒生都有些分不清什么虛什么實的,頭暈目眩。

    這兩人如此爭論了一個多時辰。

    可他們都沒有生氣,看得出,兩人的心情是越來越好了,愈發的亢奮。

    忽然,劉焯站起身來,他看向了劉炫,“我覺得你還是走向了不實之風!”

    “你知道什么是實嗎?”

    “愿聞其詳。”

    “實在有利的便是實!”

    “我要做這件事,但是與你不同,我要做真正的實事,我要去寫能解決問題的數學,我要去鉆研地理,講述山川水流的變化,我要去看天相,鉆研歷法!這些為實!!”

    劉炫反駁:“你這確實是實,可這只是你一個人的實,你有這樣的才學,可其他人未必就能做到,我所要做的事情,乃是讓天下經學走向實,我要讓天下的治經者都能恪守經學的內容,去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將這些知識用在做事上,為人上.....”

    劉焯笑了起來,“其余人不能寫,還不能學嗎?學數學可以解決耕地稅收的問題,學地理可以做水利,學歷法能知天下農事,這怎么能說是一家之實呢?”

    劉炫的眼神格外明亮,他躍躍欲試的看向了故友。

    “一較高低?”

    “好。”

    .........

    河間景城(今河北獻縣)。

    秋高氣爽。

    劉府之內,人山人海。

    劉炫坐在上位,周圍坐著城內的諸多年輕文士們,這些文士們激動的坐在各地,等待著劉炫的講學。

    劉炫在當地的名聲極大,哪怕犯過罪,也沒影響他在經學上的名聲,甚至還加強了一些,畢竟這哥們可是能偽造古籍的呀!自古以來,能偽造古籍的各個都是大家。

    劉炫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講學。

    “我首先要講述的,便是自由說經。”

    “古人委任責成,案不重校,文不繁雜,今世文薄,多雜不密.....”

    “眾人不斷的注釋,使得經文愈發的繁瑣,我認為,治經者當暢所欲言,不能被拘束于一家,古代的經學,未必就適合當下的實際,不能批判對經學有其他理解的人....”

    “在我這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無論有什么樣的看法,有什么的理解,我都絕對不會生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