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滿朝文武拜服-《混在大明當老師》
第(1/3)頁
大明開國來,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骨子里便透露著炎黃子孫的驕傲,與號稱最強大的漢唐想必,也不遑多讓。
但封韃靼蠻子為王,可卻從未有此先河,雖說封的是韃靼的王,而不是大明的,卻也有逾越祖宗禮法之嫌,大臣們能答應嗎?
而更讓弘治皇帝頭疼的是,現在他需要把這件事拋出來,與文武百官商討。
太和殿下,文臣們站在右側,武將貴族們則站在左側,涇渭分明。
弘治皇帝想了想,便開口道:“今乃秋收,天災人禍甚多,諸卿何以教朕?!?
一邊說,弘治皇帝一邊看向左側的英國公張懋。
張懋會意,清了清嗓子,拱身道:“臣竊以為,有二者,一、施粥納糧以濟災民,二、撥納災銀以渡年末?!?
弘治皇帝頷首,又道:“卿所言有理,然朕接到錦衣衛密報,北上韃靼蠻子躁動不已,卻有越過邊境跡象,諸卿待如何?”
兩人卻是用這種方式,將問題拋給了文武百官。
一時間,滿朝文武皆是嘩然,紛紛震驚不以。
有文臣不忿:“韃靼蠻子若要越過邊境,斷然不能教其滿足,需布防以待。”
有武將憤怒:“韃靼蠻子傷我大明子民,吾等絕不答應,愿領兵痛擊蠻夷。”
當然,百官中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心里非常清楚,陛下既然不慌不忙的將這件事提了出來,肯定已經有了對策。
這些明白人,無一不是百官中的佼楚,其中不乏張懋這種兩朝元老。
弘治皇帝輕咳一聲,旁邊侍奉的太監便開口道:“肅靜。”
聲音卻不像那些爛俗的宮廷劇里演的那樣,尖聲細語,陰柔惡心。
百官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弘治皇帝看向文臣中站在最前面的四人,道:“四位愛卿可有計策?”
這四人便是當今的內閣大學士,徐浦、劉健、謝遷、馬東陽。
四人低頭相顧,不約而同的道:“臣等愧對陛下抬愛?!?
他們能坐到內閣大臣這個位置,靠的是本事,但同時也是察言觀色的手段,今日朝中氣氛甚詭,自是選擇了靜觀其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