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個徒弟的麻煩事-《混在大明當老師》
第(1/3)頁
弘治十三年、寒露。
和往年比起來,今年的天氣較為冷厲。
托杜慎獻出的計策,韃靼小王子達延汗的七個兒子在返回大都后,紛紛暴露出了野心的獠牙。
明面上暗地里的內斗摩擦不斷,就算是達延汗在鎮壓著,卻緩解不了內部的壓力。
尤其是被封為角都候的圖魯柏羅特,他靠著大明的認可,獲得了許多大部的支持,又對其他競爭者敵視不以,使得韃靼內部亂成了一鍋粥,短時間內是沒精力南下了。
朝中的許多大臣得知后,也紛紛對杜慎夸贊不以。
當然,也有人認為,只不過是湊巧而已,稱不上真的大才。
這種言論出來后,大臣們倒是不會說什么,但那些對鵝毛筆和粉筆十分喜愛,甚至都在京城掛起了一股潮流的讀書人們,就十分不滿了。
于是,那些個認為杜慎徒有虛名的文臣們發現,自家的墻壁上常有人光顧,題字作畫不都是小的,更有的直接潑尿伺候,令人苦不堪言。
一時間,關于杜慎的言論卻是更多了,連帶著文具用品店的生意更加火爆。
光是分紅,到杜慎手里的就有一千多兩。
大老板弘治皇帝對此頗為滿意,大手一揮,將分紅的銀兩全部撥下,沿著保定等人口眾多的地方,來了個遍地開花,將店鋪開的更廣了。
但杜慎卻已經沒精力顧著這些了,因為三個徒弟遇到了麻煩事。
……
校閱。
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的慣例,自太祖皇帝便有了這項規矩。
校閱專為武勛們設立,為的就是讓武勛們的后代,不至于淪落成紈绔子弟,一代不如一代。
起初校閱考的是武勇和兵法,但隨著武將式微,文臣崛起,很多都淪為了過場,反而是文臣們的那一套,考教的更多了。
關于校閱之事,杜慎雖然知道武勛子弟十六歲的時候必須參加,但具體細節是不清楚的,畢竟這些在史書上,基本都是一筆帶過,不會描寫過多。
私塾內,師徒各自坐下。
看著三個徒弟,杜慎抿了抿茶,口中淡淡道:“所以說,這次校閱,你們三個都得去?”
張灝愁眉苦臉,不復穩重,嘆氣道:“回師尊的話,兩年前就該徒兒去參加校閱了,當時徒兒聽說校閱甚苦,便稱病推脫,今年要是再不去,我爹恐怕會活活抽死我。”
“咳咳咳……”
杜慎聽到這,一口茶水差點沒咽下去,嗆的咳嗽不止。
張灝面色通紅,慚愧的低下了頭。
“唉……你確實是得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