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本來只能算是開局良好但并不“熱”的“素人”小牌子,一夜之間,傳得網(wǎng)上人盡皆知。 網(wǎng)店當天就被買爆了,線下實體店第二天也被蜂擁而來的粉絲給堵了,里面的衣服被買空,留下空蕩蕩的店面讓幾個店員面面相覷。 她們緊急打電話找老板調(diào)貨,得到的答復是:沒貨! 沒辦法,生產(chǎn)是委托給第三方的,預定的生產(chǎn)量就那么多,一時之間,哪里能那么快補上貨。 于是大量粉絲天天沒事就去堵門,只要有貨一到,立刻就搶購一空。 這讓羅文溪的店鋪出現(xiàn)了一個奇景——就是天天都是無貨狀態(tài),偏偏人氣還高到不像話。 通過這次**,她初次領略到了一個道理:當粉絲轉(zhuǎn)化為忠實消費者之后,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是多么恐怖。 唐明耀則比較清醒,還在這個關頭提醒女友保持初心,不要因為銷量而放松了對質(zhì)量的控制,就算天天缺貨,也不能因為趕工破壞口碑。 還有一句話他沒有說出口,這種非故意為之的“饑餓營銷”,說不定反而會激發(fā)消費者對產(chǎn)品更大的消費玉望。 就這樣,沒用幾個月時間,素人店鋪無論是在網(wǎng)上還是線下,都成了明星店鋪。 波瀾不驚,過程異常順利。 唐明耀沒有過多關注,而是忙著畢業(yè)去了。他的論文因為有高人背后指點,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不止如此,他在論文中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 比如,死亡焦慮對人的影響這一塊中,他就寫了一種新發(fā)現(xiàn): 有些人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會不自覺在心中虛擬一個“死神”形象,這是死亡這一概念的具象化。為了活命,人們就像封建迷信似的,會在自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進行“獻祭”,“祭品”可能是感情、婚姻、與父母的關系、甚至自己的生命活力等等,以此求得暫時的“茍活”。 然而這種行為,客觀上來說,其實是一種飲鴆止渴——越是獻祭,生活越是不如意,獻祭者距離“死亡”也就越近。 這個觀點得到了何寧師姐和于教授的大力贊賞。 于教授還說:“這個發(fā)現(xiàn)很有意義。這篇畢業(yè)論文改一改,我?guī)湍阃兜綄I(yè)雜志上,在國內(nèi)心理學界一定能引起震動!國外雜志也可以投一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