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被皇帝注意了-《明朝第一駙馬》
第(2/3)頁
隨即,宋千斤的屋里傳出一陣又是哭又是笑的怪聲
古雨山等客商運走糧食的同時,還派手下伙計在海陽所開設店鋪,從油鹽醬醋等日用品,到鍋碗瓢盆,再到布莊酒肆,海陽所漸漸繁華起來。周圍流民不斷涌入海陽所,按照孫和京的統計,截止崇禎十年十月,海陽所有丁口七千四百三十二人,耕地十九萬畝,存糧十一萬石。而六大客商包銷的糧食,今年預計可以為海陽所提供十五萬兩的利潤。
北京城
天剛一擦黑北京城里已經禁街,只有野狗偶然出沒,汪汪叫喚幾聲。在重要的街口有幾隊兵丁把守,不時盤問零星的過路行人。大街小巷的墻壁上四處張貼著戒嚴的告示,偶有更夫打著更穿街過巷。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紅色或白色的紙燈籠,被西北風一吹,無力地在屋檐下搖曳,顯得格外凄厲。
城內有兵馬巡邏,禁止宵行,但深宅大院中仍然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那些離皇城較近的府第中,為著怕萬一被宮中聽見,在歌舞佰酒時不用鑼鼓,甚至不用絲竹,只讓歌妓用紫檀或象牙拍板輕輕地點著板眼,婉轉低唱,有時歌聲細得像一絲頭發,似有似無,裊裊不斷,在彩繪精致的屋梁上盤旋,主人和客人們停杯在手,腳尖兒在地上輕輕點著,或注目靜聽,或微微閉眼欣賞,那節奏慢得幾乎連呼吸也停頓下來。歌喉一停,他們頻頻點頭稱賞,快活地勸酒讓菜,猜枚劃拳,住宿在太廟后院中古柏樹上和煤山的松樹上的仙鶴,時不時成群飛起,在紫禁城和東城的上空盤旋
北京城里的災民和乞丐本來就多,兩天來又從附近州縣逃進來七八萬人,沒處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兩旁的屋檐底下,為著害怕凍死,擠做一堆。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著,**著,抱怨著,嘆息著。女人們小聲地呼著老大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里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但當五城兵馬司派出的巡邏兵丁走近時,他們就暫時忍耐著不敢吭聲。現今每天都有上百的難民死亡,多的竟達到二三百人。雖然五城都設有粥廠放賑,但死亡率愈來愈高,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死得最多。今夜刮東北風,冷得特別可怕,誰知道明天早晨又會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尸體被抬送到亂葬場中?
今天晚上,崇禎皇帝是在承乾宮同他最寵愛的田妃一起用膳。作為萬歷皇帝的孫子,天啟皇帝的弟弟,雖然他還是一個二十六歲的青年,但是長久來為著支持搖搖欲倒的江山,妄想使明朝的極其腐朽的政權不但避免滅亡,還要妄想能夠中興,他自己會成為”中興之主”,因此他拼命掙扎,心情憂郁,使原來白皙的兩頰如今在幾盞宮燈下顯得蒼白而憔悴,小眼角已經有了幾道深深的魚尾紋,眼窩也有些發暗
皇帝的御膳很簡單,以蔬菜為主,只有兩道葷菜,甚至比不上普通富裕人家。崇禎自然自己已經極為勤勉,可偏偏這些年他越是想”勵精圖治”,越顯得是在空拋心力,一事無成,只見全國局勢特別艱難,一天亂似一天,每天送進宮來的各樣文書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為著文書太多,怕的省覽不及,漏掉了重要的,他采取了宋朝用過的辦法,叫通政司收到文書時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前邊,叫做引黃,再用黃紙把內容摘要寫出,貼在后邊,叫做貼黃。這樣,他可以先看看引黃和貼黃,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詳閱全文,可是緊急軍情密奏和塘報,隨到隨送進宮來,照例沒有引黃,更沒有貼黃。所以盡管采用了這個辦法,他仍然每天有處理不完的文書,睡覺經常在三更以后,也有時通宵不眠。今天,他整整一個下午就沒有離開御案。
飯后,田妃為要給皇上解悶,把她自己畫的一冊《群芳圖》呈給他看。這是二十四幅工筆花卉,崇禎平日十分稱賞,特意叫御用監用名貴的黃色錦緞裝棱成冊。他隨便翻了一下,看見每幅冊頁上除原有的”承乾宮印”的陽文朱印之外,又蓋了一個”南熏秘玩”的陰文朱印,更加古雅。他早就答應過要在每幅畫頁上題幾個字或一首詩,田妃也為他的許諾跪下去謝過恩,可是幾個月過去了,他一直沒有時間,也缺乏題詩的閑情逸致。他一邊心不在焉地瀏覽畫冊,一邊向旁邊侍立的一個太監問:
“高起潛來了么?”
“陛下說在文華殿召見他,他已經在那里恭候圣駕。”
“楊嗣昌還沒有到?”
“他正在齊化門一帶城上巡視,已經派人去召他迸宮,馬上就到。”
“駱養性呢?他派出的緹騎回來了沒有?”
“剛到,正在殿外候著呢~~”
“宣~”崇禎來了精神
須臾,兩個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快步進殿,”臣駱養性叩見陛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