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指揮使大人-《明朝第一駙馬》
第(3/3)頁
“瞧你~~”薄氏撒嬌道:”若是賠本買賣,宋千戶自己就先賠個一干二凈了。哪還敢來見您喲~~您就準了他吧~”
宋國政終于經不過枕頭風,強裝一本正經地說道:”這也是為地方百姓謀福利的好事,本官為官一方就應該造福一方,出的錢能收回多少是小事,重要的是百姓生活富足了,本官也就功德圓滿了~~”
宋友亮趕緊納頭拜倒,朗聲道:”大人的諄諄教誨如大音希聲掃陰翳,猶如撥開云霧見青天,更似黃鐘大呂振聾發聵!對標下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大人愛民之心燭照天下,雨露蒼生,澤被一方!~~~~~~~~~~~~(此處省略一百個字)令標下無比欽佩~~”
“那宋指揮快六十的人,可那三姨太正是年輕力壯,十八路彈腿橫著練的年紀~宋指揮受得了嗎?”從指揮使府邸出來,趙連理就猥瑣地笑了
“那就不管我們什么事了~~”宋友亮笑道:”還是姑姑細心,那三匹蘇州綢緞果然沒白送~~”其實宋友亮不缺那一萬兩銀子,無非拉指揮使下水而已
夏鳴浩也揶揄道:”那三姨太就是穿棉襖也遮不住那騷味,友亮啊,我看那三姨太看你的眼神~~呃~~?哈哈哈”
三人都是一陣大笑
崇禎十一年五月,山東的旱情加劇,水井和山泉全部枯竭,黃風時作,飛沙遍天。即便是范順寶把灌溉渠挖到四通八達,渠里流淌的水少得老鼠都淹不死。即便田里眼下種的都是高產小麥,但是小麥的長勢也異常緩慢,結出穗又扁又癟。更為要命的事,是伴隨旱災而來的,還有鋪天蓋地的蝗蟲。
對我國危害最大的是東亞飛蝗。東亞飛蝗發生地的共同特點是:地形方面多是平原地勢相對低洼的邊緣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傾斜;氣候方面具有明顯的夏季;沖積性土壤。這些都是山東具有的。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就指出:”蝗之所生,必于大澤之涯,必也驟盈驟涸之外,如幽、冀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諸郡之地。”蝗蟲大量孳生在旱年,旱災和蝗災是聯系在一起的。山東自崇禎十年(1637年)以來,全省各地就已出現蝗蟲。由于旱災和蝗災造成糧食絕收,人民流離失所,更本無法滅蝗救災。于是蝗蟲”又生小蝻,附壁入室,衣物盡蛀”,極其猖獗。”溢都、臨淄、昌樂飛蝗蔽天。”造成第二年蝗災更加嚴重。濟陽”蝗蝻障天”,魚臺”蝗郁熾”。蝗蟲吃盡了莊稼,甚至一切植物。無數蝗蟲啃咬莊稼時發出的沙沙聲直聽的人毛骨悚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