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準備了不少東西-《明朝第一駙馬》
第(2/3)頁
“那就不是老哥我能做主的了!”說著吳孟明把一份地圖交給了宋友亮,”這是濟南府周圍的地形圖,險要之處都做了標記!”
宋友亮拿起地圖一看,這幅地圖很詳細。濟南城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濟南府的護城河,濟南府城外的護城河繞城一周,闊五丈,水深三尺,護城河與城墻之間。留護隍約三丈寬。由于護城河的水源趵突泉、黑虎泉兩大泉群常年噴涌,加上護城河的其他水源,從城南千佛山、四里山、燕翅山等山谷流至城區(qū)的水,通過暗渠注入護城河中。濟南護城河有史以來一直泉源充足,河流穩(wěn)定。接著是濟南府城的城墻,城墻全長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10米多),寬五丈(16米)。開四扇門,東為濟川門,南為歷山門,西為濼源門,北為匯波門。護城河與城墻之間還留著三丈寬的緩沖帶
濟南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qū)帶,清軍的主攻方向應該是西北角。事實上歷史上記載清軍確實是從西北角攻入濟南府城的。在濟南城西北角,西濼和雨護城河交匯后與一分為二,在濟南西北角形成一個三角洲。宋友亮就決定加強這一角的防守
吳孟明還是有些擔憂,”兄弟,我看你輜重是帶了不少,可別最后都送給東虜??!”
宋友亮笑笑:”是要送給東虜,讓他們好好享用一下我大明的火器是如何厲害!”宋友亮得意洋洋地說道:”大哥可知道小弟我都帶來了什么好東西?”
“你是急著獻寶了,還不快說說!”吳孟明笑道
“第一件是一踏上去就會爆炸的鋼輪發(fā)火雷!這東西可是對付東虜步軍和騎兵的利器!”
鋼輪發(fā)火雷是戚繼光將軍在薊北用過的地雷,主要機關就在那個會轉的鋼輪上,鋼輪緊靠火石,下面連著藥線,一旦鋼輪轉動摩擦火石,打出火花,引燃藥線——地雷自然就爆炸了。經過海陽衛(wèi)軍械所的改進,引發(fā)裝置變成了一個踏板,只要人腳踩上去,兩塊打火片便會相互摩擦,引爆地雷
“第二件是伏地沖天雷~”
伏地沖天雷是一種觸發(fā)或拉法地雷,首先將地雷埋在敵人的必經之路,將所有引信都連在一根總導火索上,盤曲于地下,與地面上豎起的刀劍或是旗幟等物連結起來。敵人一旦拔起或移動連結的刀劍、旗幟等物,就會觸發(fā)地雷。
“第三件是慢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