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吳三桂的決定-《明朝第一駙馬》
第(1/3)頁
【214】吳三桂的決定
遼陽城內,宋友亮正召開一次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既是一次分析會,更是一次動員會。遼東省內,千總以上的官員都參加了這次后世成為《遼陽對議》的會議
宋友亮開門見山的說道:“大家不要以為李自成號稱擁兵百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北方。我要說的是,他進北京快,將來敗亡的更快?!?
顧君恩曾是李自成部下,他首先問道:“李自成能與普通小兵吃一樣的糧食,穿一樣的衣服,很能得軍心。如今麾下兵馬沒有百萬也有四五十萬,又有勇猛無比的劉宗敏為他殺敵,有足智多謀的牛金星為他獻計。為何說必敗,而且是速敗呢?”
宋友亮笑道:“想成大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首先來說說天時: 所謂天時,說的是李自成將會面臨瘟疫的威脅。李自成軍于3月中旬進抵北京,但是去年秋天開始,大規模的瘟疫已出現在北京、天津一帶,只因冬天氣溫低,瘟疫傳播變緩,3月春暖花開,桃紅杏白,跳蚤、老鼠開始趨向活躍,大規模的瘟疫自然爆發。由于瘟疫的傳染死亡率很高,因此我大膽猜測,北京的守軍短時間內失去戰斗力,并且繼而投降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戰就占領了北京。由于軍人是集體生活,尤其是下層士兵都擠在擁擠的帳篷里,所以一旦有人感染,便會迅速蔓延?!?
“那么什么是地利呢?”顧君恩問道
“所謂地利,就是說李自成將會面臨缺糧的困境?!彼斡蚜列Φ溃骸白猿勺孢w都北京之后,京畿的糧食都仰仗東南江浙一帶的供應??筛鶕\衣衛回報,今年春天開始,各地上供北京的糧餉已經中斷,京師政府的糧食儲蓄已經告竭。當大順軍進圍北京時,守城之兵,以累月不給餉米,皆無戰心,糧食匱乏已使軍心渙散,士卒再也不聽從官將們的命令和指揮了。”
聽到這里,顧君恩似乎明白了一些其中的道理,他微微點頭,表示認可。這時,李信插嘴道:“更要命的是,李闖還提出三年免糧的口號,這個口號初時能蠱惑貧苦百姓加入李闖的大軍,可現在呢?李闖剛剛進京,不會那么快就對百姓失言,幾十萬人馬的吃喝成了問題。所以唯一解決這個困境的辦法,就是向北京的那些老爺們追餉了?!?
老謀深算的孫傳庭笑道:“這樣也是飲鴆止渴,因為反賊所得的是金銀,而不是糧食,如今在河北、山西一帶,糧價高的嚇人,甚至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李闖要糧食,只有從江南購買轉運至北方。雖然當時江南地區偏安一隅,少災荒和戰亂,但江南被福王勢力所控制,要購糧運糧則不可能。而李自成在京城追餉,必定會弄得人心惶惶。改朝換代伊始,最重要的就是穩定人心。如今人心未穩,李自成就急著秋后算賬,這就是所謂的失去了人和!”
宋友亮依舊笑道:“恩師只是說中了其中一點,李自成面臨的地利危機,還有其他。聽我一一道來。李自成農民軍始終處于流動作戰狀態,李自成挺進河南后,實行了“割富濟貧”和“免糧”政策。受到了廣大貧苦農民的熱烈擁護,使得農民軍在軍事上取得輝煌成果,攻破了數十州縣。李自成農民軍從劣勢轉入優勢。隊伍的迅速壯大,形勢急劇還轉,客觀上提供了有利條件??上У氖?,李自成卻沒有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而是破城下邑,棄而不守,占過很多的地盤卻沒有一塊進退可守的后院,從崇禎十四年到十七年三年農民軍的戰斗歷程,三年多的時間內,由河南、陜西、山西等地轉戰,基本上仍處于頻繁的流動作戰狀態。”
“主公所言極是~!”顧君恩說道:“當年漢高祖之所以能多次被項羽打敗而不亡,就是蕭何以關中的錢糧人丁不斷支援的結果。”
宋友亮欣賞地點了點頭,又接著說道:“首先事實上,李自成原本就是一個十分猜疑、忌刻的人。早在他襲殺羅汝才的時候,這種性格已經有所表露。李自成善攻,羅汝才善守,軍中無不知聞。羅實在是自成的左膀右臂。僅僅因為懷疑他要接受明軍的招安,未有任何真憑實據就將他殺死,吞并了他的人馬,由此大大削弱了農民軍的實力,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尤其是“左革五營”。李自成后來剛進北京即與他們反目,可說這時就已種下了因子。其次,多年的征戰生涯也很可能使自成更傾向于重視像劉宗敏這樣沖鋒陷陣、真刀真槍的戰斗,而輕視能招攬民眾、危急敵軍這種“軟”功夫的謀士。其實,像劉宗敏這種莽夫,只配稱為斗將?!秾O子兵法》有云:“百戰百勝者,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者,方為善之善者也,劉宗敏遠不能做到百戰百勝。”
宋友亮有用指關節敲擊桌面,說道:“此外,君恩方才說李自成能與普通小兵同吃同住,深得軍心。甚至還聽說與劉宗敏兄弟相稱,與此等將領則情同手足,經常手挽手一起散步。這種情誼無疑使李自成難以行使君主的權威。帶兵的人都知道,慈不帶兵,要帶兵,先立威。錦衣衛來報,說李自成曾讓劉宗敏在追餉的時候不要殺人太多,你們猜劉宗敏怎么回答:皇帝之權歸你,拷掠之威歸我。”
眾人聞言都是啞然失笑
“最后,就是李自成忽視了地方的建設,李自成在襄陽建立中央政權前后派譴官員到湖廣一些州縣,向政權建設邁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理應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清除這些地方政權存在的破壞因素,使之成為自己可能的依托之地。也可作為軍事失利時的后備立足之地,然而,李自成卻沒有,對此掉以輕心,不加重視,而率主力向陜西、山西、北京挺進,這叫孤軍深入。再有李自成受降了大明的一些降將,還是讓他們繼續原地鎮守。只要李自成在前線吃一個打敗仗,他們就會像袁紹在官渡慘敗后的河北一樣,紛紛倒戈?!?
劉體純、田見秀、張鼐等人都是李自成舊部,一聽宋友亮分析出來李自成那么多缺點和軟肋,都是默然無語,心想還好自己站對了陣營。
周國卿聽了宋友亮的分析,心中豁然開朗,他說道:“大將軍,那咱們事不宜遲,即日發兵吧!”
“發兵?”宋友亮笑笑,“還不到時候,咱們還要等一個人!”
“大將軍說的是吳三桂吧?”李信笑道
“不錯~~山海關橫亙在咱們面前,如果吳三桂不站到我們這邊來,我就叫追隨先帝而去!”潘玉柱說道
宋友亮莞爾,笑道:“你放心,不出半個月,吳三桂就會主動前來歸順,這些日子大伙兒好好準備準備,我們隨時都會入關?!?
“得令~”眾將轟然應諾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