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李自成稱帝-《明朝第一駙馬》
第(2/3)頁
劉宗敏忍不住大聲說:“若不在北京登極,正了大位,縱然想回到關中,也不可得了。”他沒有解釋什么原因,但大家心中都明白,而且知道他這一句簡單的話有多么重。
牛金星補充了一句:“必須登極,名正言順。至于儀式可以簡單些,就說大順皇帝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一切從簡。
到這時李自成才不再猶豫,說道:“明日就登極好了,可以速速準備。”
牛金星說道:“皇上登極,是一次十分重大的典禮。按照勝朝慣例,新皇上登極,元日朝賀,均在皇極殿舉行。如明日在皇極殿舉行,從皇極門到武英殿,至少需要派三百人連夜打掃。不僅地上,連門窗、柱子都得打掃。自從三月十七日我軍圍攻北京以來,管這事的太監們都跑完了。所以現在不但各處積滿了黃沙灰塵,而且院子里、磚縫里也多處長出青草。去山海關之前,雖然也在這里演習了兩次,都是匆匆忙忙,并沒有認真打掃。”
劉宗敏說:“今晚連夜派兵打掃。三百人不夠,派四百人、五百人都可以。”
李自成暫時沒有說話。他心中充滿了戰敗后的頹喪情緒。現在議論如何登極,并不能鼓舞起他歡快振奮的心情。他所考慮的是如何退出北京,如何應付滿洲人和吳三桂的追趕,如何使各地能夠不發生叛亂。
牛金星見他沉默不語,又說道:“請陛下圣裁,不可耽誤。”
李自成只好說道:“不必再換地方了,就在武英殿登極吧。至于登極大典,也不要按原來的準備去辦,一切從簡為好。”
牛金星為準備登極的事,立即磕頭辭出。
第二天一早,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門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門上鐘鼓三鳴,他們肅然地從右掖門走進了紫禁城,來到武德閣下肅立。武英門外的鐘聲響了三下,他們按照大順朝開國時候的特別規定,武左文右,分兩行來到,過了金水橋,進入武英門,從錦衣旗校和錦衣力士中穿過,避開中間的御道,從東西兩邊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肅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員,而文臣中大約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這群北京降臣本來不想前來,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門,又無處可躲,便不得不前來了。他們并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吳三桂一到會大禍降身,因此在等候的時候,一個個面色如土,驚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換眼色。從西安來的降臣,自認為從“龍”在先,家在長安,退回關中,富貴仍在,雖然心中為戰事擔憂,卻神色比較鎮靜,有人還因為“躬逢開國盛典”而感到振奮和驕傲
一個太監走到丹墀一角,揮動三次長鞭,也就是靜鞭。文武百官在三聲靜鞭響后,更加寂靜無聲。王長順穿著御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隊中,忽然想到當年他趕牲口的時候,在曠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這么響。正在胡思亂想之際,突然從武英門外的金水橋南邊響了三聲火銃,跟著鞭炮響起來,非常熱鬧。按道理說,靜鞭響后,皇上出來之前,應該一點聲音不許再有。可是現在的這個特殊情況,卻在李自成東征之前研究登極大典的朝儀的時候已經定下了。
當時陜西籍的武將們希望在皇上登極時放三眼銃,放鞭炮。他們說:“鄉下辦喜事,都要有三眼銃,有鞭炮。皇上登極,應該更加威武,更加熱鬧,豈可不放三眼銃,不放鞭炮?”
這當然不合朝儀。禮政府尚書鞏焴只好求首相牛金星決定。牛金星不贊成放三眼銃和鞭炮,但也不敢違背陜西武將們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劉宗敏一起進宮來議事,當面向李自成請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劉宗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