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兩頁春秋-《卻道尋常》
第(1/3)頁
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就是誰又能寫得出分離永訣時候的難舍難分之情呢?
這篇文章名叫別賦,寫的便是這別離之情。
可眼下并無別離,放到此處就顯得有些突兀,并不應景。
但這字是好字。
李休低頭看了許久,從頭到尾一個不落的讀了一遍,然后點了點頭贊道:“好字。”
蘇子瑜微微一笑,將手中筆輕輕掛上,然后道:“你可是大唐的世子,有通讀天下之名。”
李休點了點頭,問道:“那又如何?”
“通讀天下之人夸起人來應該更加錦繡一些,好字太過簡單和直白,聽起來總不爽利。”
這話有些道理,李休低頭想了想,說道:“真是好字。”
蘇子瑜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這還不錯。”
“小玉山在荒州之上的地位向來特殊,你可知為何?”
李休搖搖頭,說道:“不知。”
蘇子瑜也不介意,解釋道:“因為小玉山是專門主持公道的勢力,上到五大派,下到不入流,所有不平事,小玉山都管。”
“若是遇到管不了的事情,那該如何?”
“既然管不了那就不要管,等你什么時候管得了了,再管也來得及。”
“可天下間的不平事太多,小玉山又如何管得過來?”
“管不過來,所以我們向來是走到哪里管到哪里。”
李休想了想,問道:“那我的事算不算不平事?”
蘇子瑜點了點頭,說道:“算!”
大唐繁榮昌盛,談不上安分守己卻也從不會去攻打外人,北地與南境的戰役全部都是因為雪國和荒人的主動進攻所以才爆發的爭斗。
大唐每年死去的軍人數不勝數。
而萬香城勾結荒人意圖謀害唐國世子,這當然算得上是不平事。
“那你為何不管?”
李休又問道。
蘇子瑜笑了笑,解釋道:“管不了。”
這理由干脆且直白,讓人一聽就懂。
天下間衡量一件事是否不平的因素有很多,而對錯卻并不是那么簡單直白就能夠判斷出來的,所以小玉山管不平事很多時候都是憑借門內弟子長老的個人從而做出判斷,這也是為何小玉山弟子很少的原因。
因為其門下每一個人的心性都要上佳,純粹。
這也就導致了蘇子瑜口中的不平就只是小玉山眼中的不平。
聽懂了他的意思后,李休再次開口問道:“那你覺得我來這里,是不是一件不平事?”
“事出有因,乃還因果,對萬香城來說算不得不平事。”蘇子瑜回答道,但他的話還沒有結束,而是話鋒一轉接著道:“但對這些一流勢力來說則是一樁樁不平事。”
這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他因為和萬香城的因果從而牽扯到了其他勢力,對于被牽扯到的那些人來說自然就是不平事。
李休想了想,問道:“我很好奇,當一件不平事遇見另一件不平事,小玉山會怎么做?”
這的確稱得上是一個好問題,蘇子瑜也低頭想了想,然后說道:“小玉山會兩不相幫,或者要看先后。”
“那你會怎么做?”
“我會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那你喜歡做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