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不爭一時短長-《三國之狼行天下》
第(1/3)頁
次日,嚴秀麗覲見皇后。
皇后出身將門,自有一股英氣,與嚴秀麗竟然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此間提及呂布之抱負,不過是匡扶大漢,輔佐皇帝而已。
事后,皇帝聽聞皇后之言,雖不知真假,但在此處吃穿用度,比之洛陽不知好了多少,便有了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思。
皇帝心中少了疑慮,自然也就不吝封賞,再說呂布也曾身居高位,一時權勢滔天,當即頒下圣旨,恢復呂布丞相之位。
皇帝既然安定,呂布便可放開手腳,竭力施展此生夙愿,召集一般文臣武將在侯府議事。
眾將自然對呂布官復原職一番恭賀,呂布灑然一笑,受盡磨難之后,早將這般虛名不放在眼中。將丞相大印觀視良久,冷笑幾聲,隨手丟在書案之上,向眾人道:“如今迎得皇帝,今后行事便有喜憂各一則,喜的是今后行事便是名正言順,萬事皆能請得皇帝旨意,憂的是我們又將成為眾矢之的,從此被萬人矚目,再不能低調行事。對今后方略,各位有何看法?”
高順虎聲虎氣道:“如今關中大亂,韓遂于禁之輩以羸弱之兵據守關中,實乃如孩童懷揣巨款,我們何不南下取之,為皇帝平叛逆賊,正是名正言順。”
一般武將紛紛出言附和,并州強軍數載,眾人早已摩拳擦掌,只待用武之地。
呂布見高順之言頗有見地,不由出言調侃道:“高將軍近來讀書不少,果然有了長進,竟有如此見地?!?
高順老臉一紅,見一般謀臣皆不言語,想來必有不妥之處,問道:“只是我胡亂想的,還向軍事請教。”
見呂布投來目光,楊修首先沉不住氣,道:“主公早晚必取關中,只是如今情勢,卻不是最佳時機。首先關中韓遂、于禁皆乃善戰之輩,又有兵馬數萬,憑借黃河天險,絕非能輕易攻取。其次,我軍尚有后顧之憂,袁紹平定幽州,坐擁青州、翼州、幽州三州之地,如今兵馬南調,正集結在朝歌、黎陽、濮陽一帶,對我并州必有覬覦之心。再者,近日曹操新勝,大敗劉備于彭城,奪得徐州之地,擊破下邳活捉大將關羽,使劉備率領殘部逃往青州,投靠了袁紹。若我軍攻取關中,曹操必來火中取栗,乘火打劫,盜取勝利果實。到頭來或許為他人徒作嫁衣?!?
高順聽得目瞪口呆,慚愧道:“我差點誤了大事,還是軍事想得周全??墒锹尻柨仗?,若我們不取,若教旁人取了豈不可惜?”
呂布見賈詡撫須而笑,便知他有了計較,問道:“文和有何高見?”
賈詡笑道:“關中之地雖然富庶,但經過這幾年馬超、韓遂等人的禍害,早已是徒有其表,如今馬超、韓遂反目成仇,已是不死不休之局,這便讓他們只能各自為敵而無力他顧,于主公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而曹操新的徐州,威勢一時無二,早已經惹得北方袁紹的忌憚,此前二人的聯盟之態,已是名存實亡。洛陽遙遠,袁紹鞭長莫及,曹操雖近,卻和我們有一樣的顧慮,只恐袁紹乘機南下,是以也不敢東取關中。是以,關中之餌雖香,卻是難以下咽,各方都在觀望,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呂布聽他分析形勢,果然是相互掣肘之局,問計道:“文和可有破解良策?”
賈詡道:“如今我軍的心腹大患絕非關中群雄,更非顯赫一時的曹操,而是與我為鄰的袁紹。袁紹此人心懷大志,總妄想盡取天下,如今又是兵多將廣,想要南下取天下,我并州便是他的心頭之患,必會想方設法得之而后快,以消后顧之憂。而主公想要奪取關中,則必先與袁紹一戰,否則有虎狼在身后虎視眈眈,我軍怎可妄動?”
呂布問道:“袁紹擁精兵十幾萬,又有大將無數,我軍可有勝算?”
賈詡道起身走到廳堂一側,指著墻上地圖道:“主公請看,袁紹自以為北方平定,便將大軍盡數南調,一是為了震懾我并州,不讓我軍稍有妄動,也是為了防范曹操,不使他有可乘之機。若我軍調兵北上,從雁門、白馬一帶繞過長城,便可直抵翼州腹地,攻取常山、巨鹿等地,直插翼州信都。再以張揚重兵屯聚箕關,依仗天險據守河內,則袁紹南不能取,北不能守,首尾難顧,必敗無疑?!?
呂布聽聞賈詡之計,一時躊躇滿志,道:“文和果然妙計,只是若曹操乘機攻取關中,或是北上攻取袁紹,我們豈非為他做了嫁衣?”
這時主管政務的司馬朗卻笑道:“到時曹操或許不得空。”
呂布驚奇道:“伯達何出此言?”
司馬朗不急不徐道:“我正要向主公稟報,近日接到探報,壽春袁術近來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又私制車馬儀仗,似有不臣之心,若他有所異動,主公正可憑借皇帝旨意,召令曹操出兵討伐袁術,那時,曹操或許無暇東顧。”
呂布一拍額頭,心道:袁術稱帝古來有之,自己忙于政務,竟將他給忘了。此計成敗全系于此人一身,呂布竟有些盼望,他能早些稱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