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再起-《三國之狼行天下》
第(1/3)頁
寒風寂寂,長歌蕭索,扶搖直上九千里,一只孤雁北歸還。
在多年不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安邑城頭,一支迎春花翻過墻頭,嬌嫩的黃色花蕾迎著日光嬉笑開來,翠綠色的枝蔓頑強的伸展著,成為春天里第一聲歡呼的花草。
花蕾顫抖著看向墻外,一匹快馬飛馳而來,馬上之人身背令旗風塵仆仆,滿心的焦急從臉上流露在外。
“急報!”
護衛(wèi)不敢阻攔,他們認得這是八百里加急,必定是有非常要緊的大事發(fā)生,否則絕不可能動用八百里加急傳信。
這里是南城門,點將臺烽煙滾滾,數(shù)萬兵馬肅立兩側(cè),布成兩列方形大陣,只中間一條通道從城門直達點將臺。
不遠處,大帳升王旗,將官數(shù)十人依次列坐。
“我記得有人信誓旦旦的對我說,青州不會有異動,現(xiàn)在好了,張合敗給了曹仁,我留在兗州的五萬大軍也沒有了,定陶、商丘相繼失守,如今司馬懿派兩路大軍東西夾擊徐州的王凌,徐州危在旦夕,誰來給我說說這是怎么回事?”呂布的聲音在大帳之中回蕩。
無人敢出來接話,原本青州的局面早就經(jīng)過眾人的合議,認為曹操病死之后,青州形勢一定會陷入內(nèi)亂,曹氏兄弟為了權(quán)利,必然會陷入激烈的爭斗之中,然后朝廷便可坐享漁翁之利。再加上北有冀州田疇、丁旭威壓,西有兗州張合重兵駐守,南有徐州王凌、揚州趙云牽制,眾人都道青州局勢穩(wěn)如泰山。
楊修見氣氛詭寂只好站了出來道:“晉王息怒,曹氏兄弟向來不和,如今不知是何緣故竟然合兵一處,原本這幾年東郡、青州就已經(jīng)是全民皆兵,如今更是動員兵丁超過十五萬,更尊曹丕為齊王公然反叛,令叛軍士氣大盛,叛軍以曹仁為統(tǒng)帥,司馬懿為軍師參軍,夏侯惇、許褚為兩路大將,更有大將曹洪、于禁、典滿、韓浩等人隨軍,可謂是傾巢而出。可這些在微臣看來不過是臨死掙扎,青州如此窮兵黷武必將致使內(nèi)政枯竭,只要我軍沿許縣、陳留一線布防,青州兵北不能進,西不能攻,唯有南攻徐州,我軍只要在徐州與青州兵決戰(zhàn),必能一勞永逸,鏟除北方兵患。”
田豐搖頭道:“德祖想當然了,這樣的打算自然是好,可其他人焉能看著晉王掃清障礙,曹軍一動必會引動天下局勢,前些天的軍報早有預(yù)警,我軍長安、樊城、新野、江夏、壽春均面臨著來自劉備與孫權(quán)的大軍,顯然他們深知聯(lián)合縱橫之法,有唇亡齒寒之憂,我軍以寡敵多必不能萬無一失。”
田豐道:“劉備、孫權(quán)之輩,皆是蠅狗小兒,乃見利忘義之輩,只需以小利慢其軍心,不使其遙相呼應(yīng),便無大礙,晉王無需煩憂。如今之計當先平定心腹之患。曹軍固然為數(shù)眾多,卻是涸澤之魚,勝則聲勢浩大,敗則一敗涂地。看上去是兵力最強的一方,實際上也最容易剿滅。我軍養(yǎng)精蓄銳已久,糧草豐盛,兵甲強壯,而晉王正值壯年,武功正盛,此時天下烽煙再起,豈不是上天賜予良機,統(tǒng)一天下指日可待。”
城中之事呂布已經(jīng)接到報訊,如今大軍出征在即,他令呂幸以世子身份監(jiān)理朝政,令涼州回來的魏越接管并州軍務(wù),協(xié)助呂幸穩(wěn)定朝局。令張遼隨軍出征東郡,此次東征,除了戎邊的武將,在朝的大小將領(lǐng)幾乎傾巢而出,聲勢十分浩大。
大軍行至孟津,遇到研究院送來趕制而成的冉燈十幾架,呂布認得此物正是熱氣球,只是制作粗糙,遠不像后世精良,受制于材料,這些冉燈十分笨重,并不好運送,操作之人也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訓(xùn)練,暫時難以形成戰(zhàn)力,呂布便沒有接受,令研究院把這些笨重的家伙交給軍部,待訓(xùn)練嫻熟之后,在做軍用的打算。
大軍行軍月余,至官渡,已經(jīng)到了三月,春意濃厚,連日的降雨使得春汛泛濫,大軍極難行進,每日只能前進兩三里。
后方淄重更是難以送達,大軍只得步步為營,不過這樣的天氣對于曹軍來說同樣極為不利,這些日子以來,曹軍的攻勢大為減弱,前線軍情的奏報也不再像先前一般緊迫。
倒是后方傳來的的朝廷消息更加多一些,呂幸以世子身份代理朝政,許多呂布未竟的大事都一一有了進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