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曾的話說的言簡意賅,寇季卻從中聽出的殺氣騰騰。 廂軍的裁撤,無異于是一場改革。 改革的范圍不大,但影響的人數和地域卻很廣。 直接間接的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 武勛只是其中之一。 隨時廂軍裁撤,裁撤掉的不只是武勛口袋里的一些錢,還有許許多多數以萬計的官員。 這些官員中,有武勛家的子弟,也有不少文官。 現在還只是武勛鬧一鬧,等到裁撤廂軍的政令落實,些許的文官也會跟著一起鬧。 對他們而言,朝廷裁撤廂軍,那不是在奪取他們財路,而是砸他們飯碗,他們只會鬧得更兇。 所以廂軍的裁撤問題,不是朝廷隨便推行一道政令的問題,它牽扯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不是三兩道政令就能解決的。 比如,廂軍裁撤以后,近數百萬的軍民安置,就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雖說朝廷從西夏手里搶到了不少的疆土,但隨著寇準不斷的往里面塞人,新占領的疆土已經被瓜分一空。 裁撤掉的廂軍以及其家眷,是不可能安置過去的。 而各地的土地,經過了多年的侵占,基本上都是有主了,沒有人愿意把自己手里的土地讓出來,供給裁撤下來的廂軍用。 所以,朝廷在沒有妥善的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之前,冒然裁撤廂軍,只會給朝廷造成巨大的麻煩,不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益處。 所以寇季不看好現在朝廷要裁撤廂軍的想法、做法。 “現在還不是裁撤廂軍的時候……” 寇季坐在王曾對面,一臉誠懇的說了一句。 王曾一臉意外的看向寇季,“老夫以為,你會是裁撤廂軍最大的助力,沒想到你會反對?” 寇季淡然道:“我們做事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宋變得更好,而不是讓大宋變得一團糟。” 王曾一愣,緩緩點頭道:“廂軍的問題牽連甚廣,遠不是之前的提刑司可比的,處理不好,確實會引起民變。” 頓了頓,王曾又道:“但問題既然已經出現了,我們總得想辦法解決,不能讓它們一代代積攢下去,最后把小麻煩變成大麻煩。” 寇季對王曾拱了拱手,“王公高義……” 王曾聞言先是一愣,隨后笑罵道:“別給老夫帶高帽子,快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寇季攤開手道:“我能有什么想法?我什么想法都沒有。”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他不相信寇季對此沒有想法。 以寇季入汴京城的所作所為看,他必然對裁撤廂軍的事情有所想法,不然他絕不會把保塞軍中發生的問題捅到朝廷。 只是寇季不打算明言,王曾則不好逼問。 就這樣,寇季坐在王曾的馬車里,晃晃悠悠的往汴京城敢去。 由于一路上走的慢,所以等他們回到了汴京城的時候,已經進去了五月。 進了開封地界以后,王曾就把寇季趕下了馬車,讓寇季如同罪囚一樣走著。 連同他騎的驢,王曾也一并給沒收了。 一行人距離汴京城十里的時候,就看到了寇準,趙禎帶著滿朝文武,在路邊迎接他們。 高處恭,曹瑋,折惟忠,種世衡四人,在邊陲打出了大宋應有的威風。 寇準也兌現了他的承諾,帶著趙禎到城外十里處迎接。 寇季一行到了趙禎面前,下馬的下馬,下馬車的下馬車,最后匯聚到了趙禎面前,匯聚的施禮。 曹瑋率領著將士們,單膝跪倒在趙禎面前,高呼道:“臣曹瑋奉命北上,抵御遼人南侵,現遼人已退,并且于我大宋重新訂立了盟約。 臣領兵班師回朝,特來交令。” 兩年時間,趙禎長高了不少,在寇準,劉娥二人調教下,也有了點皇帝的模樣。 面對曹瑋交令,他鎮定的擺了擺手,當即有宦官上前,從曹瑋手里拿走了兵符。 然后趙禎再上前,攙扶起了曹瑋,認真的道:“愛卿為我大宋江山日夜廝殺,立下汗馬功勞,愛卿辛苦了。” “宣詔……” 趙禎扶起了曹瑋以后,對身后的宦官吩咐了一聲。 宦官捧著一卷詔書上前,高聲道:“曹瑋接旨!” 曹瑋再次單膝跪地,宦官開始宣讀圣旨。 一長串的華麗的詞語過后,才出現了主要內容。 “晉曹瑋為太保,欽此……” 一個一品太保的頭銜,穩穩當當的落在了曹瑋頭上。 但太保的作用跟寇準太師基本上等同。 是一種榮譽,一種身份,一份高額俸祿,唯獨沒有實權。 曹瑋身上統兵的職權被下了個干凈。 若不是他兵部尚書的身份還保留著,他以后就只能回家混吃等死了。 曹瑋謝過了封賞以后。 趙禎對禁軍將士們道:“朕對爾等各有封賞,爾等各自回營,稍后會有人把爾等的封賞送到營地。” 禁軍將士們謝過了趙禎的隆恩以后,在各禁軍將領的率領下,返回了城外的軍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