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完了老者的話,寇季嘴角抽搐著,卻無力吐槽。 大宋坑爹的軍制多不勝數,已經多到了他即便是吐糟,也吐糟不完的地步了。 就拿軍隊換防制度而言,在宋以前,軍隊換防一半都是兵留下,將領奔波。 在宋以后,軍隊換防也是如此。 偏偏大宋朝就是一個奇葩。 將領不動,兵馬流動。 南方的軍卒會被調動到北方,北方的軍卒也會被調到南方。 東方的軍卒會被調動到西方,西方的軍卒會被調動到東方。 基本上沒有任何規矩性可言,一切全看朝堂上大佬們高不高興。 他們高興了,有可能會讓軍卒們跨一州換防,他們要是不高興了,可以讓將士們橫跨大宋領土換防。 先不說如此調動軍卒,軍卒們會因為水土不服,死傷無數的問題。 單單是在調動過程中索要耗費的時間,就是難以想象的。 其中有一些軍卒,常年奔跑在調動換防的路上。 他們剛調到一地,還沒等到落地生根,立馬接到了調令,趕往了下一地。 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在大宋卻是常態。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有人效仿他奪取趙氏江山,真的是把能防微杜漸的地方,全都做到了極致。 經過老者的提醒,寇季想到了一個茬,楊文廣在保塞軍推行精兵的政令,等他挑選出了兵馬的時候,麾下的兵馬也到了換防的時候。 那他挑選出來的精兵,豈不是淪為了他人的嫁衣,做了無用功。 “您是不是覺得楊將軍在做無用功?” 老者似乎看出了寇季的心思,開口詢問。 寇季沒有猶豫,緩緩點頭道:“你應該也看出來了吧?” 老者點頭,“看是看出來了,小老兒相信,楊將軍也知道這個理。但他還是這么做了。” 遲疑了一下,老者道:“小老兒覺得,楊將軍大概是覺得,這種事情總要有人去做。做一點,少一點,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強。” 寇季嘆了一口氣,沒有多言。 他陪著老者聊了一會兒其他的,然后讓老者去睡下。 他并沒有急著去睡,而是找到了寇忠,讓寇忠去準備了一些布匹、鹽巴等物。 保州的保塞軍,在他跟陳琳的共同努力下,雖然日子好過了不少,但底子太薄,仍有缺失的東西。 寇季只能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 寇忠忙活了一晚上,給他們備上了足足三十多馬車的東西,并且親自跑了一趟轉運司衙門,給老者等人開具了過關路引。 在翌日,艷陽高照的時候。 寇季把馬車交給了老者,老者領著那些漢子們,押解著物資離開了汴京城。 寇季原本打算留他們在汴京城里多待一日。 可他們卻不愿意多待。 用他們的話說,他們要趕回保州去,去幫著那些只剩下了孤寡的人家收麥子。 可寇季卻看得出來,他們純粹是囊中羞澀,不愿意給他添麻煩。 寇季給他們備的東西,他們倒是沒有拒絕。 在他們看來,他們已經把命許給了寇季,余生要幫寇季養馬,必要的時候會幫寇季拼命。 他們雖無部曲家臣的名分,但跟部曲家臣差不多。 他們拿寇季一些東西,并沒有什么不妥的。 寇季一直把老者一行送到了城外,才緩緩騎著毛驢,回到了汴京城。 一進城,就看到了有無數百姓們往菜市場涌去。 他才想起來,今日是丁謂處斬的日子。 這些百姓大概都是去圍觀丁謂被斬首的。 寇季并沒有去圍觀丁謂被斬首,而是騎著驢晃晃悠悠的回到了府內。 丁謂被斬首,對寇季而言,沒有什么好看的。 這件事也不會出現什么反復。 因為唯一能保得住丁謂的人,如今蟄居在深宮里。 午時三刻過了以后。 丁謂被斬首,百姓們爭搶人血炊餅的消息,傳遍了汴京城。 一代權奸丁謂,就此落下了帷幕。 丁府被查抄,丁謂在老家置辦的家業也被查抄。 據說查出丁謂在老家置辦的家業,總價值有三百多萬貫,此外還有良田數十萬畝。 而丁謂在汴京城的府邸被查抄出一百三十萬貫,以及城外的莊子三處,各處鋪面一百三十六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