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寇準聽到這話,假裝思量,其實他心里早有定計,他也知道自己說出剛才那一席話以后,必然有人反對。 如今李迪出聲反對,剛好順了他的心思。 寇準假裝思量了許久以后,沉吟道:“即使如此,那就著種世衡、折惟忠二人,在六軍中擇優取留,一些年邁的,或者年齡太小的,開革他們的軍籍,讓他們在長城沿線,化兵為民。 剩下的青壯皆留在軍中效力。二人手里的兵馬合計不得超過十五萬。” 高處恭聽到這話,跳出來問道:“太師這是要裁軍?” 寇準黑著臉道:“什么裁軍?這叫化兵為民。戰時為兵,閑時為民。此舉不僅能為朝廷節省一大筆的開支,同樣還能有效的幫邊陲積攢兵力。 此次我大宋跟西夏作戰,那些遷移過去的百姓出了多少力,高處恭你應該最清楚。 若不是他們出手幫忙,你們未必能夠在西夏人手里,奪回這么大一片疆土。 老夫這么做,是在有效的保存了兵馬戰斗力的情況下,約束了折、種二人手里的權力。” 高處恭一時間也說不出反駁的話。 此次他在西夏征戰,三次陷入危局,其中有兩次就是靠著李迪收編的那一支偏師渡過的難關。 他沒辦法張口抹殺那些人的功績。 可寇準這么做,分明是在裁軍。 這明顯不符合武勛的利益。 文官們聽到了寇準的話,渾身一震。 聰明的他們,立刻察覺出,這是寇準在變相的支持他們裁軍。 于是乎,文官們一個個站出來,表示贊同寇準的說法。 武勛們也不甘示弱的站出來辯駁。 樞密使曹利用出班奏道:“太師此舉并不妥當,一下裁撤掉十五萬兵馬,猶如裁撤了三軍。十五萬兵馬連同他們的家眷,數十萬人就沒了生計。 到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變成盜匪流寇,四處為禍。 不僅幫不到長城的布防,反而還會添亂。” 寇準臉色一冷,重重的哼了一聲,“十五萬兵馬被裁撤掉?那也得有十五萬兵馬讓人裁撤!我大宋征討西夏,五萬人滿編的保安軍,拉出軍營的時候只有三萬人,等到入了西夏境內以后,剩下了兩萬四千人,其中還有四千人是老弱。 剛跟西夏人接戰,就被打的潰不成軍。 若不是李迪將自己綁在馬背上,提著刀片子跟一群監軍督戰,只怕他們被西夏人一沖,就會跑的一干二凈。 現在你舔著臉跑出來跟老夫說,一下子裁撤掉十五萬兵馬,會讓數十萬人沒了生計? 有十五萬人讓老夫裁嗎? 老夫給你們留了臉面,所以才讓折、種二人以裁撤十五萬兵馬為由,掩飾一下你們喝兵血的事情。 你們卻給臉不要臉,非要戳破此事。” 寇準指著曹利用,指著高處恭,怒吼道:“你們喝多少兵血,老夫不管,只要你們不覺得虧心,你們哪怕把兵血喝到死,老夫也不管。 這就是為何滿朝文臣提議裁撤廂軍的時候,老夫裝聾作啞的緣故。 但邊陲戰事,事關國朝安危,豈能兒戲?” “砰砰砰!” 寇準拍著椅子,盯著所有人,怒吼道:“你們做什么?老夫不管。但別把國朝安危給老夫當成兒戲。老夫如今理政,不求其他的,只求一點。 那就是事事以國朝安危為先。 誰要拿國朝安危當兒戲,老夫就讓他們全家,嘗一嘗劊子手的刀利不利。” 寇準環視眾人,“老夫不怕告訴你們,不僅我大宋北境的兵馬,還有我大宋西境、東境、南境的兵馬,都必須給老夫做到,滿營青壯。有多少兵額,就能從軍營里拉出來多少人,拉出來就能打。 其他的,你們怎么折騰,老夫不管。” 寇準此話一出,文官們紛紛出班,力挺寇準。 武勛們心有不甘,可也無可奈何。 寇準理政期間,雖然態度強硬,但卻沒怎么為難過武勛,非但如此,還在戰時痛快的放權給武勛。 寇準也算對得起武勛們。 如今為了大宋安危,從他們身上割下一點肉,他們也只能忍著。 畢竟,大宋諸州皆有兵馬鎮守,他們能喝到的兵血很多,犯不著因為丟失了一點點的利益,跟寇準死磕到底。 第(3/3)頁